1.人与机器人在未来能不能和平共处

2.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如何?

3.人工智能如何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_特斯拉总裁马斯克人工智能

在你来之前,我们就已经是总冠军了。

这是NBA里非常出名的格林公式,在一场口角争执中,勇士队的格林对当时还是队友的杜兰特说出这样一番诛心的话,这句难以反驳的“大实话”导致杜兰特最终选择出走,五星勇士在新赛季沦为倒数球队。

当然,杜兰特的出走对勇士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但是格林却因此受益,获得了4年1亿美元的合同。

在NBA比赛中,互喷垃圾话搞对手心态的行为并不少见,只是像格林这种对队友喷垃圾话的事情却比较罕见。

不过,在新能源市场中,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也这样干了。

他曾经公开抱怨特斯拉亲密无间的伙伴、当时的独家动力电池供应商——松下,称受制于松下的产能,Model?3车型的生产受到了影响。

面对这样的言辞,松下并没有像杜兰特那般无动于衷,最后黯淡离去。其首席执行官津贺一宏直言,“低估了与特斯拉合作的相关风险,后悔投资特斯拉超级工厂”。

随着Model?3车型的需求不断增长,二者之间的嫌隙也越来越深,分道扬镳已是在所难免。

近一年来,特斯拉先后与LG、宁德时代建立合作关系,甚至还在筹划自产电池;松下也在今年2月和丰田达成合作,将共同开发新一代电池汽车电池,并且注册合资公司。

如今,二者的合作虽然在延续,但是据了解,松下将在今年5月结束与特斯拉“超级工厂2”太阳能电池联合生产的合作关系,并在9月前彻底退出。

如此一来,二者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即便松下仍将继续为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专门生产动力电池,但也不过是同床异梦罢了。

**《让飞》的最后,张麻子问黄四郎“你觉得钱和你哪个对我更重要”,黄四郎一而再的觉得自己更重要,却得到了张麻子“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的回答,黄四郎错愕的表情非常值得我们玩味。

那么对特斯拉来说,松下和无钴电池哪个更重要呢?事实上二者对特斯拉也都不重要,能够控制成本很重要。

特斯拉之所以疏远松下,在于马斯克认为松下的电池太贵,不如自己研发和生产锂电池。特斯拉的目标是将每千瓦锂电池的成本下降到100美元以下,以使得电动汽车的价格与没有补贴的燃油车相等。

根据国外专业能源机构公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车用锂电池的平均价格为每千瓦时156美元。

特斯拉之前宣布将使用无钴电池也是同样的道理,三元锂电池由于用了钴元素这类贵重金属,在造价上极为昂贵。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每吨钴的价格在27.6万元~29万元之间不等。

这也就导致三元锂电池的成本要大幅高于磷酸铁锂电池,目前国内三元锂电池的成本在0.85元/Wh左右,而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在0.65元/Wh左右。

关于特斯拉无钴电池的情况众说纷纭,它会如何实现电池去钴化呢?我想有这么几种可能。

第一,机器制造机器的策略。

据报道,特斯拉将自己制造锂电池的命名为“Roadrunner项目”特斯拉会先建设一条锂电池试验性生产线,检验内部研发的锂电池新技术以及对制造设备改进,用“用机器来制造机器”策略,省下人工费用,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而且,特斯拉还会提高电池的生产规模,从而发挥出规模效应,控制电池的成本。

第二,磷酸铁锂新技术带来的契机。

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优势在于能量密度,但是宁德时代发布的全新CTP技术的无模组电池包,让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提高,为特斯拉“去钴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比于目前市场上传统的电池包,CTP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15%-20%,生产效率提升50%,且电池包能量密度可达200Wh/kg以上。

考虑到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就国产电动车用“无钴电池”的事宜进行谈判,其使用宁德时代CTP技术的无模组电池包并非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同样有突破性进展,其将在3月推出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能够同时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以及增加电芯散热面积。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比亚迪汉EV便将搭载全新的刀片电池,其纯电续航里程能够超过600公里。

第三,干电池技术+超级电容器。

就在业内人士大多认为,特斯拉的“去钴化”是使用宁德时代搭载CTP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时,特斯拉上海工厂官方账号却表示,“无钴,不代表一定是磷酸铁锂”,一时间钴、磷酸铁锂概念股双双走弱。

对于特斯拉自研的“新电池”,市场猜测较多的是利用干电池技术实现超级电容的模式。

2019年5月,特斯拉以溢价55%收购了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看重的正是其干电池技术与超级电容技术。

干电池技术能够为特斯拉自产电池提高能量密度,超级电容技术能够在特定场景下为电池提供作用,二者结合或许是特斯拉“去钴化”的秘密武器。

特斯拉追求无钴的目的在于降低动力电池成本,进而达到控制整车成本的目的,通过对旗下产品的降价,来实现在新能源市场的扩张。

不过,特斯拉彻底实现“无钴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许其会首先在标准车型上使用宁德时代CTP电池,亦或是自研的无钴电池。

特斯拉国产被称为“狼来了”现实版,颠覆了新能源市场的格局,造车新势力自危。在动力电池领域,它的影响力同样十分惊人,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

特斯拉的无钴电池是真的“无钴”,还是在故弄玄虚,等到特斯拉4月份的“电池投资日”活动举行时,便能一见分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人与机器人在未来能不能和平共处

埃隆·马斯克(Elon?Musk)2月2日在Twitter上表示,就算你没上过大学,也有机会为特斯拉工作。马斯克正在利用其Twitter账号,为特斯拉的人工智能团队进行招聘。

2月2日马斯克在Twitter上写到:“加入特斯拉AI!人工智能团队直接向我汇报工作,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通过开会/电子邮件/短信交流。”

马斯克还表示,特斯拉的人工智能部门对于人才没有学历要求。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我们并不要求博士学位,我也不在乎你是否只是高中毕业。”

马斯克表示,他所寻找的,是那些对于人工智能有“深刻理解”的人。他表示,“虽然教育背景与招聘并无关联”,但是所有候选人都“必须通过难度较高的编程测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如何?

 每个时代一直在进步,机器人的劳动力也不小于人类,如今智能机器人的发明,使人类担心起自己的安危。下面是我分享的人与机器人在未来的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人与机器人在未来的情况

 根据森昌弘的理论,随着类人物体的拟人程度增加,人类对它的好感度亦随之改变。恐怖谷就是随着机器人到达?接近人类?程度时候,人类好感度突然下降的范围。会活动的类人体比静止类人体变动的幅度更大。恐怖谷现象可以用以下想法解释,如果一个实体充分地?不够拟人?,那它的类人特征就会显眼并且容易辨认,产生移情作用。在另一方面,要是一个实体?非常拟人?,那它的非类人特征就会成为显眼的部分,在人类观察者眼中产生一种古怪的感觉。

 原因来源有几个,一是源于高仿真形态下真的不确定带来的不安。仿真度很低,人们不怕,因为知道那是的,仿真度高到一定程度,人们有时候就不确定真,把当人,把人当,都会吓到人。另外,源于一种威胁感。和人类如此相似却非人类,会让人觉得会遭到潜在的威胁。

 另一个可能性是,病患者与尸体跟一些类人机器人有很多视觉上的畸形相似,引出观察者同样的惊慌和情绪剧变。这种反应在机器人的情况上比尸体会更糟,因为人们能轻易明白自己对尸体厌恶感觉的原因,但却无法清楚了解自己为何对机器人产生这种厌恶。行为上的畸形包括疾病的行为特微、神经学上的状态甚或精神上的机能障碍,再次唤起观察者严重的负面情绪。

 这现象也能用进化心理学的言语解释。首先,处于恐怖谷的实体已足够地拟人,能被视为人类物种的一员。根据进化心理学的理论,经过数百万年的物竞天择,没有被大自然淘汰的现存人类脑部中有一种逻辑偏袒性,提供一种高度能力去感应并且排斥那些反映遗传性疾病或缺乏健康的整体外表上微观或宏观人类畸型。因此无意地(也可以有意地,如观察者明确地对此作出思考),那些反常的类人实体在人类基因库中会有的潜在冲击,同样会响起观察者的警告。这解释了为什么人类总很难觉得进行性接触的类人实体十分有魅力。

 话说,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企业及其作品在其期间公开亮相。

 最引人注目的肯定有来自日本的情感机器人,也就石黑浩教授的Asuna情感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长这样?还挺好看是不是?

 这种机器人过于逼真而让人害怕反感的现象其实早有研究,被称作?恐怖谷?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其他物体感觉的设理论,叫做?恐怖谷理论?。

 他认为,人形玩具或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当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越反感恐惧,直至谷底,称之为恐怖谷。

 这种现象听起来简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而且,在生活中你可能已经接触过很多?恐怖谷?现象,比如说**和动画片。典型代表就是《活死人之墓》以及《玩具总动员》中的胡迪也被视为恐怖谷的例子,还有一些游戏中制作的三维儿童面孔也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智能机器人的未来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举行的SXSW(SouthbySouthwest)互动大会上,机器人劳动力的崛起成了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对于不远将来 机器人将独占劳动力市场,许多参与讨论的专家和企业家表示乐观,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机器人将接管劳动力市场?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有哪些工作将留给我们人类?

 全球三维设计软件巨头Autodesk公司首席执行官卡尔?巴斯(Autodesk)承认,工厂自动化已经减少甚至消除了许多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而且未来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重大变化。他指出,最终,某些行业整个行业会被先进的机器人所颠覆,如运输行业会被无人驾驶汽车所颠覆。他描述这一情景时,引用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Brynjolfsson)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McAfee)合着的《第二个机器时代》(TheSecondMachineAge)中的内容。

 但是,巴斯问道:?被机器人抢去的工作,是你希望你的孩子所从事的工作吗?他说,很少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成为石油抽油机或电梯的操作员,这些工作已实现自动化。巴斯补充道,在接下来的30年中,智能机器和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地球上人类的数量。

 巴斯提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以帮助社会应对机器人主导劳动力市场所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包括对经济产出而不是收入进行征税,或推出?负所得税?,即向公民支付津贴,以保证他们的收入水平。

 巴斯称:?凭着我们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会发现能与机器人和谐相处。?

 同时,在此次SXSW互动大会上,专家和企业家就机器人话题讨论的焦点还包括,确定那些工作可能不适合让机器人去做。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的机器人专家希瑟?奈特(HeatherKnight)研究的重点是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她表示理发师可能保证自己的工作。但她指出,这不是因为机器人不会剪头发,而是美发师与他们客户之间的交流根本无法实现自动化。而且,她补充说,虽然大量的机器人已经在为人类实施精确的外科手术,但对于机器人拿着锋利的刀片如此接近他们的脖子,一些人可能会感到担心。

机器人会毁灭人类吗

 恐怖谷理论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设,但有人认为?恐怖谷?概念本身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其实在生活中你可能已经接触过很多?恐怖谷?现象,比如说**和动画片。

 恐怖谷理论是1969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设,当机器人与人类相像超过95%的时候。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都相当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直至到了一个特定程度,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之反感。哪怕机器人与人类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让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让人有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人形玩具或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当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越反感恐惧,直至谷底,称之为恐怖谷。可是,当机器人的外表和动作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亦会变回正面,贴近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

 也许正因为如此,许多机器人专家在制造机器人时,都尽量避免?机器人?外表太过人格化,以求避免跌入?恐怖谷陷阱?。

 当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的确让人感到恐惧。正在热映的《复仇者联盟2》中,一个由拥有自我意识的高度智能机器人带来的?奥创时代?令超级英雄们绷紧了神经。

 部分人坚信,会像**里一样,一旦有一天机器人?开始思考?,很可能会淘汰它认为已经落后的人类。而乐观的人则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机器人的智能化只会帮助人类社会取得更快发展,不太可能越过人类控制的范畴,?机器人毁灭人类?只是杞人忧天。

 那么,位于科技前沿的领袖们对?机器人是否毁灭人类?怎么看?从他们的言论我们或许能知晓一二。

 悲观派:威胁人类,不能无视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从进化的角度上解释称,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速度要远超人类进化速度,机器人将加速重新设计自己,继而脱离甚至取代人类,因此?成功制造出人工智能机器人将可能成为我们历史上最后一个里程碑?。

 现实版?钢铁侠?、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多次提出?机器人威胁论?,他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比核弹还危险。去年年底他还预言,?机器人屠类?将在5到10年内来临。

 尽管马斯克的大胆言论遭到不少反对,不过他还是得到了比尔?盖茨的响应。比尔?盖茨承认在刚开始时,人工智能机器会为我们做很多工作,但几十年后其成为超级智能后,会强大到让人不得不关注,也就是说人类应当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

 除了马斯克、盖茨,今年3月,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接受访时表示,比人类思维速度更快的机器人能用更高效的方式管理公司,人类有沦为机器人?家庭宠物?的危险,他预言那一天可能发生在30年后。

 虽然有不少专家公开表达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担忧,但人工智能技术还是在一片争议声中快速地发展。

 乐观派:尽在掌握,善加利用

 尽管在部分专家看来人工智能具有很大的危险,不过谷歌(微博)一直在?机器人是否毁灭人类?的议题上投反对票。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对机器人的?自主思考?表现得相当放心,大力投入?机器学习?的项目和研究。

 谷歌还在2013年下半年一口气收购了8家机器人公司。谷歌的?机器人军团?中既有外形紧凑的生产机器人,又有帮助拍摄影片的自动化机器人,甚至还有用于军事的?猎豹?机器人。

 谷歌还打算用名叫Crabot机器人帮助建造总部大楼。从一系列举动可见谷歌利用人工机器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野心。

 美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家、谷歌工程总监雷?库兹威尔认为,机器人是否会对人类产生威胁取决于是谁掌握了人工智能技术。去年,为应对人工智能威胁,谷歌在伦敦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作为?保险阀?,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不被滥用。

 从目前趋势来看,科学家们不仅只是将机器人打造成人类体力劳动的简单替代者,而是使之拥有可模拟人类思考方式的?大脑?。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在推动人工智能研究,比如百度就将?百度大脑?置于其大数据的最顶层,李彦宏去年透露 ?百度大脑?项目已经达到2-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

 眼下我们的生活与人工智能越来越密切,不少工厂已经开始用机器人取代人力工作,家庭里也有帮助做家务的机器人。但就发展水平而言,离**里的高级智能机器人还差得远。

人工智能如何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目前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百度百度(BAIDU)、腾讯(TCTZF)、阿里巴巴(BABA)、科大讯飞(002230)等。

本文核心数据: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分布情况、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情况、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轮次分布、人工智能各技术方向岗位人才供需、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高校名单、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人工智能行业代表性企业区域分布、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竞争派系、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测

行业概况

1、人工智能定义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将其视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指出其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行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来看,我国人工智能可分为三个下属行业,分别为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人工智能消费相关设备制造和人工智能系统服务。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涵盖行业庞大

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三层: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主要是包括AI芯片等硬件设施及云计算等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服务和算力支撑;技术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以模拟人的智能相关特征为出发点,构建技术路径;应用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延伸,集成一类或多类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面向特定应用场景需求而形成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始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人工智能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诞生至今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分别是1956-10年、1980-1990年和2000年至今。

1959年Arthur

Samuel提出了机器学习,推动人工智能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期。此后70年代末期出现了专家系统,标志着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

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美国和日本立项支持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期,期间人工智能相关的数学模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著名的多层神经网络、BP反向传播算法等,算法模型准确度和专家系统进一步提升。期间,研究者专门设计了LISP语言与LISP计算机,最终由于成本高、难维护导致失败。19年,IBM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Garry

Kasparov,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

当前人工智能处于第三个发展高潮期,得益于算法、数据和算力三方面共同的进展。2006年加拿大Hinton教授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极大地发展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提高了机器自学习的能力,随后以深度学习、强化学习为代表的算法研究的突破,算法模型持续优化,极大地提升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准确性,如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等。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普及,全球网络数据量急剧增加,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GPU、NPU、FPGA等各种人工智能专用计算芯片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机器处理海量、图像等的计算能力。在算法、算力和数据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行业政策背景:行业发展从技术过渡到产业融合

人工智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受到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与创新,《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2021-2023年)》等产业政策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长期保障。

2017年之前,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突破方面。从2017年开始,政策的重点已经从人工智能技术转向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2017年7月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从2018年两会发言的不完全汇总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产业的融合将是未来的重点,包括科技部、工信部、民政部等官方部门和百度、腾讯、联想等民间代表,均提出了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医疗等。

2019年,两会更是将“智能+”写入工作报告,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社会的赋能被给予最高层次的期待。在工业经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期,“智能+”的理念给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供了最广阔的落地空间和回报想象。通过智能化手段把传统工业生产的全链条要素打通,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更能反向助推技术自身的迭代和进步。

2020年,明确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建设重要一环,“十四五”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并且各省市也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打造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行业发展现状

1、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占比最高的核心技术

从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分布看,计算机视觉技术占比最高,达到34%;其次是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占别为18%和17%;智能语音技术、自然语音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的热度也较高,分别占比8%、8%和7%。

2、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注: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典型的融合交叉产业,对产业统计口径的不同会带来市场规模数据上的出入。下文整理了统计口径不同的三大研究机构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的测算数据,以期展现多方视角。其中:中国信通院统计口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统计口径>中国电子学会统计口径,三大研究机构的统计口径在图表下方注明。

2017年7月,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资本和人才的驱动,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根据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4041亿元,同比增长33.3%。

注:中国信通院对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测算口径包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及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即包括人工智能硬件、软件及服务市场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测算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为1300亿元,同比增长38.9%。

注:中国电子学会对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测算口径包括: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对话式AI、机器学习(含自动驾驶)、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软件、AI芯片等核心硬件

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公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测算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858.2亿元,同比增长35.4%,总体上看,当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主要包括软硬件)市场规模增速大于整体产业市场规模增速,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市场发展相对缓慢。

注:①中国人工智能协会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统计范围包括: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市场,不包括服务市场规模;②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尚未发布最新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测算数据

3、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城市治理和运营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主要客户来自城市治理和运营(公安、交警、司法、城市运营、政务、交运管理、国土、监所、环保等),应用占比达到49%,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紧随其后,占别为18%和12%。

企业和对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升温。在决定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各个环节,都已能够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AI

核身帮助人们安全生活、远程交易、便捷通行;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分析预测、科学决策;人机对话提升了拜访登记、服务响应中的用户体验。人工智能将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推动社会进入智能经济时代。前瞻估算,目前中国大型企业基本都已在持续规划投入实施人工智能项目,而全部规上企业中约有超过10%的企业已将人工智能与其主营业务结合,实现产业地位提高或经营效益优化。

4、资本更倾向于人工智能企业的早期投资

截止2022年10月9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总计共有6486起投融资发生,总计融资金额为9994亿元。其中2014-2018年在融资及融资规模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18年融资金额达1366亿元,融资1049起。2019-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相较之前冷静不少,融资有所下降但是融资规模有所上升。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资本市场再次迎来增长大潮,投融资数量及规模均达到历年峰值,分别增长至1066起和3062亿元。截止2022年10月9日,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共有投融资532起,融资金额达到1008亿元。

注:2022年数据截至10月9日,下同,不再赘述。

从我国人工智能行业融资轮次分布情况来看,由于初创型企业融资金额与估值相对较合理,泡沫较小,因此资本更倾向于人工智能企业的早期投资,2014-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天使轮和A轮占比最高。随着人工智能市场板块的逐渐成熟,早期的投资占比逐渐降低,人工智能投资轮次逐渐后移。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A轮融资占比下降至37.9%,C轮融资占比则上升至11.37%。

5、技术方面人才不足,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相关数据,人工智能不同技术方向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说明该技术方向的人才供应严重不足。从细分行业来看,智能语音和计算机视觉的岗位人才供需别为0.08、0.09,相关人才极度稀缺。

注:岗位人才供需比=意向进入岗位的人才数量/岗位数量。

相对国外,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加快推进,多层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资格。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人工智能竞争能力遥遥领先

从1990年至今,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城市格局几经变化,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变现稳定,这些城市都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在互联网业发展中也排名靠前。这些城市均强化科研与人才优势、加速补充完善人工智能自身及面向行业落地的产业链、建设示范性智能应用场景、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相关标准体系、推动公共共享、提升城市环境与宜居性、支持系统性超前研发布局等措施将成为城市把握人工智能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的谋划方向。

在2021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区域竞争力排名中,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属于第一梯队;排名第六至第十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辽宁省和湖南省。

在四大都市圈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长三角,排名第二的是京津冀,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珠三角和川渝地区。

2、企业竞争:参与者众多,主要分为三个派系

从企业的竞争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派系,分别是头部平台代表企业、融合产业活跃企业、技术层面代表企业。

人工智能平台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有百度、阿里云、腾讯、华为、京东和科大讯飞;而小米、平安科技、苏宁、滴滴是融合产业较活跃的企业;技术层企业代表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作为独角兽公司。

从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来看,根据胡润排行榜,商汤科技以500亿元的价值位列2021年胡润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排行榜首位;其次,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地平线机器人与明略科技也具备较大的市场潜力,价值均超200亿元。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建设继续推进,高质量、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已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十四五"及未来十余年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核心技术突破、智能化转型与应用,以及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都作出了部署。

2、“十四五”期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

此外,为加快落实《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科技部于2019年8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旨在有序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截至2021年3月末,我国已有14个市+1个县获批建设试验区;至2023年,试验区数量预计将达20个左右。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人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将增加社会失业率,越来越多的工人不被需要,贫困率将增加,但有些人的观点则完全不同。

另一种观点是,人工智能将在公司和土地上创造大量财富,从而增加国民收入,这意味着,以美国为例,从现在开始的十年内,每个成年人每年将从人工智能业务中获得1.35万美元的利润。

这个方程很简单,人工智能工作,成本降低,收入和利润增加,而且国家和公民将分享这些利润,每个成年人无需直接从事任何业务都将获得一定份额的利润。

这就是总部位于旧金山的致力于人工智能的非营利组织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的想法。

阿尔特曼说:“我的日常工作使我想到了比大多数人想到的要更早到来的社会和经济变革的规模。”他说:“可以思考和学习的程序将完成越来越多人们现在所做的工作”。

但是 *** 需要做出回应的时间。“如果公共政策不适应这些发展,大多数人最终将面临比今天更糟的局面,”阿尔特曼说。

但是,如果 *** 收集并重新分配人工智能产生的财富,那么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收益将“使未来的社会变得更少分裂,每个人都能分享其收益,”阿尔特曼强调。

他认为,未来五年内,人工智能将使计算机程序 具备“阅读法律文件”、“提供医疗建议”的能力。

阿尔特曼解释说,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人工智能“将创造巨大的财富”,但与此同时,劳动力的价格“将降至零”。

“这听起来很花哨,但这是技术可以提供的(在某些情况下,它已经提供了)。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住房、教育、食物、衣服等的价格都降至目前的一半或更少”。?

阿尔特曼表示,财富将来自被人工智能运行的公司以及其收回的土地, *** 应该对资本征税,而不是对劳动力征税,这些税应在公民之间分配。

所有18岁以上的公民都将获得以美元为单位的收入,并且每个公民都拥有国家成产的人工智能产品,社会将为每个人带来改善。

阿尔特曼说:“拥有亚马逊股份的每个人都希望股价上涨。如果个人资产随着国家资产的增长而增长,他们将对看到自己的国家认真工作表现出真正的兴趣”。

他强调,牢记这一制度,在10年内,将有2.5亿成年人居住在美国,他们每年将获得1.35万美元。

为了得到这个数字,阿尔特曼估计,按市值计算,美国公司的价值将达到50万亿美元,而在未来10年里,美国价值30万亿美元的私有土地的价值也将翻一番。

他解释说:“如果人工智能成功加速增长,那么这种回报可能会更高,即使不是这样,1.35万美元的购买力也将比现在更高,因为技术将大大降低商品成本和服务,有效购买力每年都将大大增加”。

特斯拉所有者埃隆·马斯克暗示了类似的未来,他在2016年告诉CNBC:“由于自动化,我们很有可能最终获得普遍的基本收入或者类似收入”。

马斯克也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但在特斯拉发展了自动驾驶功能而成为人工智能公司后,他于2018年离开了OpenAI董事会。

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无论情况是否真的如此,肯定有立法者是否会实现这一的辩论,尤其是能否在十年之内实现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