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汽集团和上海汽车的关系,明白人请进。

2.限行区域扩大,新能源车销量暴增!上海最新限行政策解析

3.上海一年能支撑多少新能源汽车销量?

上海汽车新闻_上海汽车网报价及图片

最近几天,在汽车市场最火热的新闻莫过于上海的二手车市场豪车泛滥成灾的新闻,有不少的网友感叹现在的汽车市场的消费能力的下降,也有不少的网友跃跃欲试,买好去往上海的高铁票,想要在市场低迷中选一辆自己的爱车,我们且不说二手车市场是否真的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但是爷说车认为二手车市场的低迷并不是一件意外的,我们来看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多重原因。

1、疫情的影响

在疫情的影响下,可以说很多的行业都受到了冲击,那么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对于资金的渴求就很自然了,对于这样的企业的小老板来说,回笼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就是售卖自己的车辆,这样就导致了二手车市场的车辆出现了一定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供大于求的市场肯定会出现销售压力大的情况。

而对于买家来说,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响,对于自己的收入前景不明朗,另一方面,也没有办法经常的去二手市场看车,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二手车商手中的车积压的多了,对于这样一个需要快速资金周转的行业来说,降价等方式都是去库存的手段,当然这里面不乏很多车辆是用寄售的形式,降价空间就会更大一些。

2、新车的冲击

很多的消费者包括汽车媒体或者自媒体常常都会说汽车市场现在的销量下滑了,从数据上看确实是这样的,从2018年开始到2019年,汽车市场销量分别下滑了3.7和8.3个百分点,整体汽车市场的销量坡度已经形成了,2020年的销量下滑肯定已成定局,但是从实际的销售情况来看,我们只能说现在的汽车市场的消费状况呈现一个转型的状态。

从2008年开始,汽车市场主要是以普及家庭用车为主力,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汽车市场的增长点在于销量,而从近几年开始,汽车市场主要是以升级换代为主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的换代车型会流入二手车市场,形成库存。

而另一方面,新车的价格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原来遥不可及的宝马、奔驰、奥迪等品牌,在20万元区间上都有自己的主力产品在销售,甚至部分豪华品牌的产品触角已经深度到了10万元的区间。在此之前爷说车曾经写过斯柯达官方降价的文章中指出,合资品牌进入到10万以内的区间更多的是为了和国产品牌去争夺市场,那么新车价格如此优惠的情况下,很多的消费者可能也就不会选择二手车了。

3、二手车市场的混乱

二手车真的不香吗?按照爷说车的观点,二手车其实真的很香,尤其是在目前汽车市场呈现升级消费的情况下,不少的朋友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是非常适合选择二手车的。但是如果真的让爷说车去自己买辆二手车,我还真的要掂量掂量。

作为一个在汽车行业工作了十多年的人,都要掂量掂量,选车的时候也要配一个专业的评估师和我一起去,并且真的要买一辆二手车,在付款之前我也要通过第三方的评估机构出具有责任认定的评估报告,可见二手车市场的水确实有点深。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二手车市场在初期的市场规则混乱有着很大的关系,并且二手车市场的准入门槛确实也是有点低,对于二手车的售后服务的要求也和新车差距甚远。好在近几年对着较大规模的品牌化二手车企业的崛起以及二手车电商平台的介入,这样的情况有所改观,尤其是金融保险业针对二手车市场开发的产品,也从市场的角度上逐步的解决着二手车的评估和售后问题。

4、汽车的技术发展

2020年在汽车行业中,最为火热的两项技术发展一项是新能源的技术,另一项是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说这两项技术不管是国产品牌还是国外的品牌都在大力发展。而未来的汽车市场很可能会形成以新能源配合智能驾驶技术的车型作为主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汽油车很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就会成为昨日黄花,而目前的二手车市场的主力车型还是以汽油车为主,想想特斯拉订单系统中的排单,很大一部分可能会选择二手燃油车的消费者很可能被直接吸引到了新能源车的怀抱。

毕竟现在金融分期等支付手段的多样化,买车再也不是原来那样全家需要考虑讨论好久的事情了。

5、市场的"尖货"依然抢手

在二手车市场中不乏一些"尖货",比如一些大型活动的官方用车,里程少、配置高、价格便宜,这部分二手车是非常值得购买的,并且这部分二手车其实和市场销售的新车基本上没有啥区别,但是往往这样的车型是"打包"售卖的,所以能"吃下"这样大规模车型的商家只能是少数。并且这部分车型的销售速度也是极为快速的。

那么对于很多的普通消费来说,基本上和这种车型无缘相见。

虽然现在的二手车市场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也许明天或者后天的新闻里面还会传出其他地方的二手车市场也会遇到压力,但是从爷说车的观点看来,二手车市场的未来还是总体看好的,毕竟在市场市场发展快速的情况下,一辆质量和售后都有保证的二手车也会是不错的选择,但这可能需要二手车市场经历一番规范和洗牌之后,自然会有诚信而又懂得市场的商家脱颖而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汽集团和上海汽车的关系,明白人请进。

近日有媒体报道,德国大众因部分车型LED灯光系统可能短路导致车辆自燃,将在全球召回70万辆汽车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的信息显示,从2015年至今,已经接到近千宗自燃案例。其中,大众品牌在国内车辆自燃投诉中占比最高,特别是一汽-大众宝来,不仅一度深陷疑似自燃隐患的投诉漩涡,而且实际发生的自燃案例更是相对高发。

从目前车质网收到的20余起一汽-大众车辆自燃案例来看,宝来的发生量占比为42%,速腾、捷达相关投诉量也相对可观。分析显示,绝大多数一汽-大众车辆自燃皆因电气线路故障导致,且起火部位主要集中在发动机舱处,不排除电路部分存在产品缺陷的可能。

车企不承认自燃为质量问题 鉴定难困扰车主

从相关案例来看,和大多数车企的处理方式类似,对于一汽-大众车辆发生的自燃案例,车主普遍遇到了维权难题。

来自安徽的车主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其购买的2016款一汽-大众宝来使用不到一年,于2017年5月28日夜间停放期间发生自燃。如上图所示,该车辆起火点为发动机舱处,受损最为严重。时至今日,一汽-大众都未对此给出任何形式的回应。

更多的情况下,车主得到的答复多为车企不承认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让自行找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鉴定,维权难度及成本非常高。据统计,目前仅有3宗一汽-大众车辆自燃投诉得到解决。

为了进一步了解车辆自燃及后续处理等相关情况,车质网特选取七位近期投诉自燃问题的车主进行回访,排查车辆实际使用情况及后续处理进展,具体调查结果如下所示(按回访时间排序):

从回访结果来看,七辆车中仅有两辆是在超出质保期后发生自燃,而最短的仅在购车后2个月、行驶3000km时便出现自燃。据了解,该车辆为2017年10月购买的一汽-大众高尔夫,发动机舱位置起火自燃后,厂家及4S店一直不承认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并让车主去找第三方鉴定中心去检测。回访时该女车主确定,自己未对车辆进行过加装或改装,虽不认可4S店给出的说法,但由于无力与4S店纠缠,且期间4S店工作人员态度非常恶劣,最终只得选择走保险进行处理。

据了解,以上七位车主在与4S店沟通维权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受阻,找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成为各4S店推脱责任的惯常手段。据了解,目前具有国家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其检测业务很少对个人开放。此外,即便开放,鉴定费用也较为可观。据车主透露,某检测机构对于车辆自燃鉴定给出的报价在6万元左右,非一般消费者所能承担。

线路问题嫌疑最大 消防责任认定书是关键

从目前车质网接到的投诉来看,以一汽-大众车辆质保期三年或10万公里计算,投诉中很大一部分自燃案例发生在质保期内。据了解,在车质网回访调查的七位车主中,目前已有五位拿到消防部门开具的责任认定书,鉴定结论几乎均为“电气线路故障引发车辆自燃”。但从目前的迹象看,并不是所有的责任认定书都让厂家买账。

2017年10月的一宗一汽-大众迈腾自燃的撤诉案例,引起了车质网的关注。该车主购买的迈腾在使用1年零3个月左右,于路边停放时发生自燃。后经消防队样送检后鉴定车辆线束为起火点,导致车辆自燃全部烧毁。随后,车主以认定书起火原因为依据多次与厂家沟通,结局还算不错,一汽-大众给予了一定经济补偿。由此可见,消防部门出具的火灾事故认定书及鉴定结果,对于厂家及4S店是有一定威慑力的。

有律师接受车质网访时表示,只要认定程序合法,认定事实客观公正,消防部门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可做证据使用。实际上,早在2011年北京就曾发生车主联手保险公司,就车辆自燃问题状告一汽-大众的案例。经法院审理认为,涉案车辆在正常保养、使用过程中发生火灾,经消防部门认定火灾原因为车辆电气线路故障,可以表明该车存在产品质量缺陷。作为生产者的一汽-大众应对车辆损失和因火灾造成的其他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最终车主及保险公司索赔经济损失11.8万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起案件审理过程中,消防支队出具的火灾事故认定书、车辆保养记录、保养手册等证据,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车质网在回访过程中了解到,由于发生自燃后长期得不到一汽-大众的重视,目前已有多位车主选择走司法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限行区域扩大,新能源车销量暴增!上海最新限行政策解析

上汽集团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底,上汽集团总股本已达到110亿股。2014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562万辆,同比增长10.6%,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2013年度920.2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11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85位,比上一年上升了28位。

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车载信息、二手车等汽车服务贸易业务,以及汽车金融业务。

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

上海一年能支撑多少新能源汽车销量?

这两天,#上海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据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有接近特斯拉销售的人士称,“今天一个上午,特斯拉单店销量超过了80台!”而正常情况下,这家店的销售规模大致是一天10-20台。

同时,蔚来、荣威等新势力和传统品牌的线下店也享受了一波流量,人气爆棚。不知道的还以为上海搞了双十一购车百亿补贴呢,俨然就是要帮特斯拉实现年底50万辆小目标,特斯拉估计直接呜呼起飞,马斯克做梦都要笑出来。

一切源于上海最新发布的限行政策,按照最新的规定,在交通管制时间(工作日每日7时至20时),外地牌基本上就别想上高架了。

而到明年五一后,高峰期的内环地面也不能走了,沪C车主表示获得了一点心理安慰。

可能很多不是上海的朋友不太明白,这和新能源车销量暴增有啥关系呢?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此前上海对外地牌限制的不算严,只是工作日上午七点到十点,下午三点到八点,也就是说外地牌车主想在上海开车通勤,是完全没问题的,顺便还能享受996的福报。而且休息日和节日还不限行。

但现在换了新政策,尤其是明年五一后,对外地牌车主是极其不友好的,按这个规定他们怕不是只能在天上飞了。

因此还想在上海工作生活、还想用车但还没有沪牌的人面前就只有两个选择,拍上海蓝牌或者买新能源车得上海绿牌。

上海的燃油车牌照获取方式是拍卖,目前成交价基本都在9万左右,乖乖,一辆自主品牌紧凑级SUV的钱,并且中标率还不高,由此诞生出一堆代拍黄牛和“最后十秒”之类的玄学。

但好在上海的新能源牌是买车就送的,只要满足有固定的充电桩、居住证或者户口、交满一年社保等条件即可。

这里面比较难的是“有固定的充电桩”,因为车主必须提交物业盖章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安装登记证明》才行。

当然这个也有很多路子解决,我见过有在朋友家安了桩再拆的、在村子里租房的、靠4S店搞定的,甚至你可以直接买蔚来,据说他们的“能量无忧”套餐可以搞定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讨论了,欢迎上海的朋友们来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验或故事。

综上所述,本次新发布的超严限行政策,以及之前就贵的让外地人难以理解的燃油牌照,还有新能源车“送牌”的优惠,三管齐下导致新能源车突然在魔都成了宠儿。

可能其他地区的朋友还在感叹世界的魔幻,原来驾校那些风波都是小打小闹,车牌才是挡在上海人开车路上的最大绊脚石。不过北京的朋友们早已见怪不怪,甚至羡慕上海能合法花钱买车牌。

好的,上海和北京的打工人们可以开始比惨了。

给外地朋友介绍一下,目前北京想要燃油车牌要看脸摇号,我们办公室随随便便往天上扔块石头都能砸到几个七八年都没摇到号的。新能源牌则是排号,好处是能精确推算出自己何时能拿到号,坏处是如果你现在开始加入排号,那么差不多2027年,就能拿到新能源牌了。

再来看北京最新的对外地牌的政策:外地车每年只能办理12次进京证,每次有效期7天。没有进京证,外地车只能在六环以外的部分区域行驶。而且就算办了进京证,早晚高峰也限行。另外长安街,二环主路等重点地段外地车全年24小时不得驶入。想想我当年还想开我老舅的冀牌车去看天安门,真是做梦……

当然现在北京对车牌管控的也比较严了,之前结婚、离婚、收购公司等一系列操作比上海要魔幻的多,绝对能让外地的朋友叹为观止,想吃瓜的朋友可以点这里看看。

这些限行限牌政策不仅让外地朋友苦不堪言,本地人也没舒服到哪去。有些北京朋友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皇城根儿下,一家老小齐上阵摇了八年号都摇不到,任谁心里也憋一股子气。

但至少在现阶段,这个问题就是无解。无论怎么调整,都是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去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北京今年刚实行了新的家庭摇号政策,争议也不小,这确实是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你看那些排号在四万左右的朋友和单身狗们,都气炸了;那些已经跑毒成功,排到新能源号牌的人则表示理解;而家里人多,又多年没有车的朋友,现在估计在捧着车牌乐。

话说回来,你说这限行限号政策有用吗?它解决北京的堵了吗?它解决群众心里的堵了吗?大数据层面我不知道,但至少落到我个人身上,北京依旧堵,晚高峰沿着五环开车回家,平均速度二三十。但我也不知道,没了这限行政策,北京会变成什么样。

但你说这怪谁呢?怪大量涌入的外地人?怪交管部门?怪市政建设?好像我们每个参与交通的人都得背锅,但再好好想想这锅又背得多少有点冤。

或许完全自动驾驶和大数据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再过个几年,所有的车都能实现全自动驾驶,车和车,车和信号灯,车和万物之间都能通讯,5G、6G嗖嗖的,是不是就能靠算法寻找一条最优解,至少让你堵的不那么难看?亦或是车载设施也能飞速发展,开发出什么杀时间的利器,让堵车的时间不那么难熬?

或者吉利、小鹏的飞行汽车合规,我们能跑到天上去?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好像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无论如何,当车辆的保有量超过城市的最大容量时,一切技术都是白扯,一切的根源是城市和经济发展不均衡。

好了,关于上海的最新的限行政策就讨论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想分享或吐槽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邦老师携邦小妹候着您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有不少人问我上海的新能源汽车的走向,尤其居住在上海朋友,随着内环限制外牌和限制高架通行时间的地方性举措,大家都有点担心上海这样的城市下一步限行的普遍走向。下面我结合《10月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监测月报·乘用车篇》里面的数据来做一些判断。

上海新能源汽车的情况

在上海,如果对比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沪牌来看,已经达到一个零界点。2016-2019年燃油车沪牌投放量分别为?13.2、13.3、13.5、11.2万张,2020?年全年预计达17万张;而2017-2020年(预估)新能源车牌照为5.1万,6.87万、6.05万和10.63万。从结构比例来看,按照这个状态2021年新能源汽车牌照的需求肯定在超过沪牌。

图1?2017-2020年(预估)沪牌燃油车牌和新能源汽车上牌对比

从10月来看,限行政策是10月24日发布的,很有趣的地方正好10月份新能源车的上牌数据只有7260台,是近期的一个低谷。上海地区每个月的新能源上牌数据大概在7000-10000台之间。而按照10月各个车企在上海门店收到的订单量都是翻倍来看,上牌数据有望11月就翻倍到1.8万台,12月突破2万台。

备注:上海新能源汽车车牌对于申请人的资格是有要求的,这个不是随便发的

图2?2017-2020年新能源汽车上牌量

事实上,上海这么多人,从新车量来看,之前一部分沪C、一部分外牌、一部分新能源和一部分沪牌。从2016年到2020年(1-9?月)上海市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分别为69、69、63、60、40万辆,剔除每年新上沪牌车辆,特别是限制来看,这里对新能源汽车是有刚需的。从2020年开始,外牌的保有量会进一步拉低,目前的占比是31.48%,按照当前的情况,限制内环会拉低5%;到限制中环的话,外牌占比会降到20%左右。

图3?现有上海的外牌和总量的关系

PHEV的问题

按照这个趋势,我们也看到了市场的需求,会带动上海的消费者申请绿牌。从结构来看,之前上海新能源车型销量一直是PHEV车型为主,而拐点则是特斯拉在上海拉量,今年2020年1-9月份,BEV车型首次突破60%的占比。

备注:这里有几个数据,今年1-10月,新能源车上牌的总量为6.836万辆,管理中心累计接入57469辆新能源乘用车(这里有滞后效应),其中BEV占比65.7%。

零售数据方面,2020年1-9月,上海市新能源车零售销量58489辆,其中插电混动22102辆,主要包括荣威?ei6、荣威eRX5、帕萨特?PHEV、途观L?PHEV、宝马5系?PHEV、卡罗拉插混、比亚迪唐插混、理?ONE、比亚迪宋插混;纯电动36562辆,主要包括特斯拉Model?3、荣威?Ei5、蔚来?ES6、别克?Velite?6、比亚迪汉?EV、小鹏P7、蔚来?ES8、宏光MINI?EV、威马EX5。

图4?上海的PHEV和BEV上牌数量占比

上海地区的数据,根据平台监控中心的数据量来看,10月特斯拉的单月接入量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从累计接入量也能看到今年上海地区BEV的占比提高,主要是由特斯拉、上汽乘用车和蔚来三家企业拉起来的。而且合资企业的PHEV,有很大的一批是在上海上牌的。

图5?上海数据中心接入的数据分类

我个人判断上海地区新能源车市场有以下几个走势:

1)上海的新能源牌照发放也会在一个范围内,可能在15万左右,以后新能源车牌也是一个稀缺,慢慢过渡到拍卖,应该会和燃油车牌照拍卖的投放数量持平。

2)PHEV目前在上海占比会逐步下降到40%,在总额限制的条件下,PHEV车牌未来单独拍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今明两年如果不想买BEV,建议可以入手PHEV了。

3)由于上海有地方性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因此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都符合其标准,未来这块的管理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今年看到情况的就是整体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往下走到地方实质性推进,也客观存在一定的筛选。

小结:从当前的状态来看,想要在上海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还是早入手一台新能源汽车为妙,我们家的配置也是要变为一台PHEV和一台BEV的组合。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