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_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25
1.新能源车渗透率再创新高,电池产业链火爆!动力电池主要公司一览
2.今年是买新能源汽车的好时机吗
3.销量告别负时代/这些车企成历史 2021汽车行业年度事件汇总
4.马振山:2021年汽车市场的十个基本问题
5.浅析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33.4万辆,同比增长167.5%。近五年来,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明显呈高速增长态势。
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与上年相比增长59.25%,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左右;而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据了解,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的就有79个城市,同比增加9个。35个城市超200万辆,20个城市超3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均超过500万辆,而苏州、上海、郑州、西安超过400万辆。
从大面上来说,新能源车保有量大幅提升,以及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保有量上去了,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投诉量也跟着上涨。
投诉量大幅上涨
就在1月底,中国消费者协会整理发布了2021年受理投诉的情况,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投诉量为41624件,占商品投诉量的3.98%,同比增长了19.28%,其中又以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居多。具体来看,新能源车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安全;虚假宣传;价格频繁变动;售后服务体系;数据的存储、提供等,其中又以安全问题最受关注。
提到汽车安全问题,基本上每一个消费者都会认为这应该是车企最起码要做到的,但从消费者实际用车过程中,会遇到如行驶中断电、自燃、自动驾驶系统失灵等问题,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伤及性命,这一点在轰动一时的特斯拉女车主上海车展现场维权事件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当时也长时间霸榜几大社交平台热搜榜,成为引发全社会关注的维权事件。
此外,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电池的质量问题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比如充电故障、电池冒烟、电池自燃等。在去年7月份,浙江温州的宋女士所拥有的电动汽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宋女士认为4S店出售的电动车存在质量问题,要求予以赔偿。
在黑猫投诉平台,近日也有车主集体投诉威马“以降低续航掩盖电池质量缺陷”,导致续航里程缩减。从2021年5月投诉以来威马未回应,维权车主希望威马尽快对接,公开道歉并更换电池。
虚假宣传则是消费者投诉量的占比较大的另一问题。在实际用车过程中,续航里程虚标,达不到厂商宣传值,尤其冬季低温下续航折损快的问题则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普遍问题,确实是目前电池技术发展面临的瓶颈,这部分的投诉量比重相对较大可以理解。2021年9月份,湖北张先生投诉称,其花20万元购买的某品牌新能源汽车,推销时宣称充一次电,续航能达到510公里,但实际使用时的续航里程只有300公里。
除续航里程虚标之外,实际配置与宣传配置不符也是投诉量较大的时间之一,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长城欧拉好猫芯片门事件。该事件简单来说就是,上海一位欧拉好猫的车主反馈自己在使用该车搭载的咖啡智能车控系统时,发现内置芯片采用的是英特尔的四核芯片,而官方配置表里表明的是采用高通八核芯片,等于是买到了一台“减配车”。
同样,在去年9月份,苏州王女士预定了一辆纯电动汽车,其刹车类型为机械刹,王女士交了定金,跟4S店也签订了车辆预售合同,但合同中的交车日期栏为空白。一个月之后,王女士联系4S店交付尾款、提车,但4S店告知王女士,由于厂家调整生产,其所订购车型已经停产,现升级为电子手刹,并且只有青色,但升级后的车型需要额外再加3000元才能提车。
类似上述消费者投诉的情况不在少数,除了消费者在买车前以及在用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外,也有售后方面的相关问题,比如新能源车企的维修网点、维修技工等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售后满意度。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涉及到车主的数据问题,如个人信息、驾驶路线、驾驶习惯等等,从目前来看,该类数据目前主要由厂家进行把控,因而造成拒绝提供等情况,导致消费者产生投诉行为。
仔细来看,导致新能源车消费者投诉量大幅提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结构与传统燃油车有较大不同,比如电池、电机、电控、车机系统、充电、自动驾驶功能等,正因此,消费者的驾驶习惯、售后维修保养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也就需要有新的政策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三包政策”实行
事实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去年7月份就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也就是“新三包规定”,该规定今年1月1日已正式施行。需要指出的是,该规章在2013年施行的“三包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扩大了家用汽车三包调整范围。
新规定相比上一版“三包规定”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对经营者提出了更严格的三包责任要求;扩大家用汽车三包调整范围;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三个维度,从这些调整中不难看出,“新三包规定”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起到更大的作用。
首先,“新三包规定”要求如果出现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或者其主要零部件等情形,自三包有效期起的7天内免费退、换车,并且明确退、换车时,应当赔偿消费者的车辆登记费、加装装饰费、服务费等;降低使用补偿系数,减少消费者在退、换车过程中支付的使用补偿费;将新能源车的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限值明码标在三包凭证上等。值得注意的是,三包的有效日期由原来的开票时间变更为交车时间
其次,将电动车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专用部件质量问题纳入三包退、换车条款;将家用汽车污染控制装置的主要零部件纳入重大质量问题退、换车条款等。
最后是强化生产者的质量责任,要求主机厂不得故意拖延或无正当理由拒绝销售者、修理者提出的协助、追偿等事项;对故意拖延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承担三包责任的经营者加大处罚力度等。
“新三包规定”的实行,不仅强化了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有据可依,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将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如何降低消费者投诉量?
面对新能源车消费者投诉量上涨,除政策上的支持外,最主要还需要新能源汽车经营者来进行解决。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看来,经营者只有从关注产品安全、真实全面告知产品情况、落实合格产品交付义务、保障消费者数据知情权、做好售后服务等方面着手,切实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最关注的点无外乎安全、知情、售后等,这就需要厂商高度关注产品安全,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功能安全,加强辅助驾驶风险告知及质量管控。
此外,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产品情况,合理约定厂商、经销商、消费者的权责,不夸大或者虚假宣传,并且落实合格产品交付义务,承担合同责任,履行承诺。
汽车数据可以说是消费维权的重要凭证,消费者有权知悉、查阅、获取与自己有关的、未经篡改的原始数据。
在售后服务方面,虚心听取消费者意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妥善处理相关投诉,杜绝拖延推诿、强势霸凌、威逼恐吓。值得一提的是,新的汽车三包规定正式实施,汽车经营者应当认真学习新的规定,及时更新三包政策,加强员工培训,将三包规定落实到位。
如果厂商能够严格按照上述措施来执行,不仅会让消费者从中受益,同时也会提高消费者对于厂商的满意度,对双方都是重大利好。
写在最后:据乘联会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渗透率22%左右,肉眼可见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到2025年,新能源车渗漏率更是要达到25%。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主机厂除了想方设法提高自身产品市场占有率之外,更多的还要关注到消费者的权益,如果一个品牌车主维权事件屡见不鲜,不仅对该品牌形象有所打击,更对于新能源车的整体发展也会产生影响,别因为要完成销量目标,而忽略了消费者合理的权益诉求。
新能源车渗透率再创新高,电池产业链火爆!动力电池主要公司一览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销售量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从2010年不足1万辆增长到2021年的3.3百万辆。按2021年销量计,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致约为整个欧洲市场规模的两倍,约为美国市场规模的五倍。同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从2017年的2.4%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16.0%,新能源汽车在主流的大众消费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5亿辆左右。
今年是买新能源汽车的好时机吗
摘要
8月我国实现新能源 汽车 销量32.1万辆,同比增长181.9%,2021年1-8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达179.9万辆,同比增长194.0%,3-8月每月的销量都超过了20万辆,8月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 历史 新高32.1万辆,行业处于高速爆发期,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300万辆。
事件: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月度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持续走高,8月再创新高,达到17.8%,远超2019/2020年同期水平,行业进入发展爆发阶段。8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19.5GWh,同比增长161.7%,装车量12.6GWh,同比增长144.9%。
从车型上看,五菱宏光Mini仍然稳坐第一宝座, 依靠低廉的价格和错位竞争持续拓展市场,8月以来比亚迪秦PLUSDM-i销量反超ModelY销量,理想ONE于5月底发布2021新款,三季度以来销量有显著上升位居第4。
2021年1-8月特斯拉Model3和ModelY累计销量分别排名第2和第3,比亚迪汉作为比亚迪的高端旗舰产品位居第4,理想ONE于今年上半年发布2021新款后销量有明显的上升,位居第五。
2021年1-8月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111.5GWh,同比增长201.0%,装车量累计达76.3GWh,同比增长176.3%
单月来看,8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19.5GWh ,同比增长161.7%,环比增长12.3%,其中三元锂电池产量达8.4GWh,同比增长91.5%,环比增长4.8%,占比约42.9%,磷酸铁锂电池产量达11.1GWh,同比增长268.2%,环比增长18.8%,占比约56.9%; 8月装车量达12.6GWh, 同比增长144.9%,环比增加11.2%,其中三元锂电池装机量5.3GWh,同比增长51.9%,环比下降2.1%,占比约42.1%,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7.2GWh,同比增长361.8%,环比增加24.4%,占比约57.1%。
从产量和装机量上看,磷酸铁锂占比份额较去年全年水平有所上升, 其市场份额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保持增势,2019年8月磷酸铁锂装机占比18.5%,2020年8月占比30.5%,而2021年8月磷酸铁锂占比达57.1%。由于铁锂的综合性能持续改善, 预计2021年全年磷酸铁锂装机份额将达44%-48%,占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动力电池行业龙头效应依旧,8月国内CR3装车份额达76.3%
8月排名前三、前五、前十家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分别为6.59GWh、10.55GWh、11.65GWh;8月CR3装车份额达76.3%,CR5额达83.9%,CR10份额达92.7%。
从具体公司上看,8月宁德时代依然稳坐国内装机量与份额老大位置,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稳健稳居第二,国轩高科位置上升至第三,总体基本符合预期。 从SNE公布的全球数据看,1-7月累计宁德时代出货量份额仍然稳坐头牌,LG化学和松下分别占据第2和3名。
全球数据来看,电池厂竞争格局逐步清晰,在装机量及产能扩产规模上来看,宁德时代、LGC、松下已毫无疑问成为第一梯队, 头部CR3份额占比达69%;其次为比亚迪、SDI、SKI也均实现装机量突破或与头部OEM厂完成深度绑定,二线龙头地位较为稳固。
数据不断验证景气度,全球新能源 汽车 市场共振向上,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带动锂电池产业链维持高景气,目前行业仍处于下游需求旺盛、上游产能紧张格局,产业链价格维持高位运行,预计三季度业绩保持快速增长。
产业链个股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方纳米、恩捷股份、赣锋锂业、天赐材料、永太 科技 、当升 科技 、星源材质、中科电气、璞泰来、新宙邦等。
参考资料:
20210914-浙商证券-新能源 汽车 行业专题报告:新能源 汽车 及锂电系列之九-8月电池装机电动车销量保持高增速
20210907-东莞证券-锂电池行业2021年中报综述:电动车高景气,锂电产业链21Q2业绩继续高增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撰写。投资顾问:黄波(登记编号:A0740620120007),研究助理:于鑫(登记编号:A0740120040019)
销量告别负时代/这些车企成历史 2021汽车行业年度事件汇总
今年是买新能源汽车的好时机吗?
“今年是买新能源汽车的好时机吗?”每一年,类似的问题都在不断重复。或者说,随着近两年新能源发展增速,类似的问题重复率也在不断上涨……
那么,今年是买新能源汽车的好时机吗?
新能源车型不断增速
据乘联会相关统计显示,2021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0.5万辆,同比增长138.9%,环比增长17.8%。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同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7.5万辆,同比增长128.8%,环比增长25.4%。1-12月新能源车零售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
与此同时,12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渗透率21.3%,1-12月渗透率15.7%;1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则达到更高的22.6%,1-12月渗透率14.8%。 如果说相比起燃油车型的数量,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还是九牛一毛。那么上面这个渗透率就逐渐说明情况了——主机厂和消费者逐渐更青睐新能源车型。 以丰田为例,其认为汽车的发展应该是以市场为主导,类似的观点其实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着。那么从现如今的增速和渗透率来看,是否说明“市场已经选择了新能源”?
需知道,当前的新能源增速可不比当初的“骗补大军”。如今的新能源,是在补贴退坡的大环境下出现了增速。如果说主机厂的批发量增多是因为双积分,那么零售端渗透率的增加,只能是因为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变多了。 况且,这还是在疫情、芯片短缺、供应链吃紧的众多状况下,很多新势力车企是处于“订单满却无车可交”的情况。也就是说,一旦市场环境从众多意外中抽身出来,新能源浪潮或许比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更快、更大、更猛烈!
千万不要忽视环境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当身边所有的人都买了新能源汽车,你是否会产生“我要不要试试”的念头呢?
现在并非入手的好时机
然而我要说的是:现在,并非是入手新能源车型的好时机。原因有三: 其一,目前国家正处于氢能、电能两手抓的政策引导下。因此在今年以及未来几年中,一场氢能源与纯电能源之间的碰撞势必会发生,而最终结果是一方胜出还是共存暂未可知。但可以预估的是,在这场碰撞中,势必会出现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产品。 其二,疫情、芯片短缺、供应链吃紧的状况,在2022年大概率还会遇到产品交付延后的现象。而这已然成为所有新能源车企,必须共同面对的困境。随之出现的问题则是供应端紧张带来的产品成本上涨。综合目前已经的消息,由于锂和其它原材料的供应无法满足不断膨胀的需求,电动汽车电池的价格在经历10年的大幅下跌后,或将在2022年上涨。
尽管矿业公司争相增加现有设施的产量,并开发新的供应来源,但碳酸锂的基准价格在2021年底创历史纪录。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电池生产国,电池的价格为每吨26.15万元(约合41,060美元),比去年1月高出5倍多。 对于本就供不应求的新能源车型来说,主机厂的手段必然是——加价。事实上,现如今主流的新能源车型基本都出现了加价的情况。当然,上涨的幅度大都不足万元,部分消费者可能并不在意,但如果你是追求性价比的人,那现在入手肯定是不划算的。
其三,现在恰逢新能源膨胀期,随着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的入局,竞争关系将进一步加剧。届时不管是为了应对竞争对手也好,提高自身竞争力也罢,势必会出现“让利冲量”的局面,以从产品销量上提振。因此,最起码在今年上半年,入手新能源车型都不是一个具有高性价比的选择。
马振山:2021年汽车市场的十个基本问题
易车原创 2021转眼已经成为过去式,在过去的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注定将影响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些令人欣喜,汽车产销重回正增长、出口打开新局面、新能源车渗透率大涨。当然也有些事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一些车企在2021成为历史、缺芯局面仍然无解、智能汽车数据安全层面仍有漏洞等,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下去年汽车行业发生的大事。
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回归正增长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连续3年的下降趋势,为中国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此外,2021全年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累计达到了2014.6万辆,同比增长4.4%。
中国汽车市场在2018年前处于持续增长态势,而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叠加,自2018-2020年连续三年连续三年下滑;2021年我国汽车行业总体运行平稳,扭转了自2018年以来负增长的态势,也是近年来首次回归正增长。
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突破200万辆
随着电气化时代的来临,中国车企们在布局海外方面持续发力,除了此前已有市场外,更多瞄向了欧澳日新等发达汽车市场,比如新势力出口欧洲多国、红旗出口沙特/日本、长城进军澳洲、比亚迪将在新加坡推新车型、吉利完善俄罗斯车型矩阵等。
在这样全面开花的形势之下,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按照整车企业出口统计口径,2021年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完成了一个巨大跨越。
最值得欣喜的是,不只是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厂家们同样成绩喜人,我国逐步摆脱了此前靠价廉利薄冲击海外欠发达市场的局面,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步完善,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势将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全新突破点,在新的风口之下,将助力中国车企走向世界。
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上涨
在国家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当中,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给出了数字——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为13.4%,虽距20%仍有差距,相比去年的5.8%劲增8个百分点。在12月新能源车销量突破万辆的14家企业中,自主车企占据了11席,可以说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包含新势力在内的自主车企已经具备了同国际品牌掰手腕的能力。
高速上涨,渗透率不断上涨固然值得欣喜,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背后,还是有很多不得不说的现象,比如当前新能源市场仍存在着诸如A00级低端车占比较高、商用市场仍占有较高比例、低线市场渗透率较低等问题。
其中A00级低端车占比高拉低了新能源车发展的整体质量,从长远来看,也并不利于中国新能源车的竞争力。而更多县域乃至乡镇这一广大的市场,仍然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虽然说新能源汽车开始由政策向市场选择偏移,但脱离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做的还有很多。
又有一些车企退出历史舞台
有来有往,循环往复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对汽车领域来说,近些年来众多新车企如春笋版崛起,而相应的,一些留下历史印迹的车企也终将不复存在。
去年8月30日,一汽马自达发布最后一篇推送,官宣再见。根据此前的公告,一汽马自达将变更为由马自达及(新)长安马自达共同出资的合资企业,继续承担马自达品牌汽车的相关业务。
从马自达6到马自达6睿翼、阿特兹、CX-4,一汽马自达有很多印象深刻的车型,随着马自达在华整合的开始,原有的长安马自达、一汽马自达渠道和车型或将进行整合,一汽马自达也将成为历史。
除了一汽马自达,华晨中国日前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附属公司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重整申请已获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公告显示,公司股份由2021年3月31日上午九时正起暂停于联交所买卖,以待履行本公司日期为2021年5月31日之公布所载之复牌指引,并将继续暂停,直至另行通知为止。自去年东风雷诺退出,雷诺再次“败走”中国,不仅令人惋惜不已。
相比前者,东风悦达起亚公司是仍然存在的,只不过这个名字将随着东风的退出而成为历史,12月22日,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公告东风悦达起亚25%股权项目挂牌结束,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唯一竞拍人。股权转让完成后,东风公司将从东风悦达起亚股东位置上退出,东风悦达起亚未来股比结构将变更为起亚株式会社持股50%,悦达汽车集团持股25%,悦达投资持股25%,东风悦达起亚将不复存在,当悦达起亚失去<a class="hidden" href="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浅析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
[汽车之家?行业]?12月11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马振山从企业端的角度,对2021年整体汽车市场提出了十大问题思考。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马振山』
问题一:本轮车市下行期,是否临近了尾声?
截至11月底,车市已经连续5个月正增长,这是三年来少有的积极信号,这昭示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筑底反弹。年初预计2020年车市周期性恢复,但是疫情打击了汽车消费,可以说上半年疫情延缓了市场回正的进程,但恰恰也是因为因为疫情,三季度起市场出现了超预期反弹,8%同比增速也是这几年来罕见的。
疫情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加速一批僵尸企业关门运转。同时,经历疫情考验,新势力已经崭露头角,这对车市恢复有了更强的动力,吹响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筑底反弹的号角。
问题二:后疫情时代车市能否延续这种强劲势头?
马振山判断,增长势头还会延续。理由有三:第一,148辆千人保有量说明汽车消费普及仍然任重而道远,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了汽车保有量提升也是一个必然。第二,疫情期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4.4%,凸显了对国民经济支柱性作用,汽车行业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为经济重启注入了动力。第三,促内需等消费政策也优先围绕汽车行业去展开,整个“十四五”期间社会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车市将至少4.4%年增长。因此,中国车市未来可期。
问题三:车市增长能否再次借力于政策?
车市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短期来看,车市受疫情打击迅速滑向谷底,但强刺激政策依然没有实质浮出水面,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疫情有效控制下,车市快速恢复,市场依靠供需调整顽强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一方面体现了市场需求旺盛和韧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定力。长期来看,车市发展至今已进入了普及后期,未来汽车市场也将践行双循环发展理念,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马振山表示,车市永恒驱动力必将是需求而非政策引导。作为汽车行业参与者,应该戒除“等、靠、要”等心理,回到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来赢得客户这条正确轨道上来。
问题四:2021年哪些消费群体能为汽车市场带来增量呢?
再聚焦到市场需求端,目前城镇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43台,这个规模恰恰和中高收入群体对应,是近年来各个行业关注的新中产阶层,这个阶层消费水平足以支撑车辆购买和置换,他们明年为车市带来多大增长,取决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和消费信心的强弱。疫情之下,他们认识到汽车可以满足私密和健康需求,未来收入将极大激励他们成为有车一族。
问题五:增换购趋势在2021年会带来哪些机遇?
通过调研发现,增换购客户更青睐中型三厢车及中型SUV以上车型,从车型来看高级别市场份额持续攀升,随着增换购比例进一步提升,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从车身形势来看,增换购客户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小众车身形式也能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增换购客户在购买考虑时,品牌因素甚至超过了产品因素,这一现象在首购中是不多见的。可以说,品牌力是吸引增换购客户群体的不二法门。2021年将利好品牌驱动企业发展。
问题六:2021年车市竞争格局将出现哪些新的变化?
增换购与首购分庭抗礼阶段,强势合资品牌会凭借多年口碑继续挤压弱势品牌,品牌分化现象更加明显。特斯拉等进一步国产化将跨豪华、合资双向竞争,再次卷入竞争内部,日资厂商高歌猛进,本田、丰田向百万目标冲击。
中国品牌在明年会迎来大爆发年,因为整个产品力通过今年积蓄和品牌打造会不断侵蚀弱势品牌的市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减少,“十四五”开局之后国家会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激活乡村市场需求,这也利好于中国品牌。
问题七:2021年新能源汽车板块会发生什么重要变化?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哑铃型结构,中端市场声量偏小。2021年随着大众、丰田等外资企业的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必将硝烟再起,实现终端市场结构转变,从哑铃型向纺锤型转变。BEV私人用户购买占比提高,非双限城市BEV销量也会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向需求拉动转变,走向成熟。
问题八:以价换量成为存量市场最后杀手锏,2021年是否还奏效?
行业内众多厂商不得不重复以价换量的戏码,通过价格吸引客户换取更高的销量,价格下探趋势在2021年没有理由戛然而止,但有理由提出疑问,市场是不是真的只能由价格驱动?2020年豪华车市场量价齐飞让人侧目,同时引发行业深刻思考,原来价格和销量可以兼得。经过疫情,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部分客户更倾向品质消费和价值消费,所以有迹象表明,价值战悄然而来,而且会加速而来。以价值换取销量是时代赋予以价换量新的新内涵,或将成为市场和车市新的驱动力。
问题九:2021年车市新势力是谁?
正如价值战带来新的启示一样,每年汽车市场都有出人意料的新鲜血液注入。经历过去几年造车新势力潮起潮落,2021年市场新鲜血液可能是不造车新势力,滴滴等巨头为代表的服务运营商将会深度入局车市,将为市场带来更多变数。
短期来看,这是车市利好因素,必将对2021年市场带来净增量;长期来看,是不同生态、不同行业在汽车领域消费模式的博弈。未来消费主力军是Z时代的年轻人,他们对于共享化出行方式高度认可,出行领域企业搅动造车板块以及软件板块,房地产企业进入都存在可能。汽车消费私人购买与租赁等形式短期内也会相互博弈,长生共存直到均衡。
问题十:供应链将出现哪些变化?
供给端可以总结为“断舍离”。对于上游供应商,在汽车供应链全球化布局,国外疫情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汽车核心零部件断供或将时有发生,此为断;对于主机厂而言,强势车企依靠产品、技术完成本轮调整,弱势的新进入者面临技术壁垒、成本压力或退出造车领域,此为舍;对于销售渠道特别是弱势渠道,如不能突破传统营销思路,聚焦客户、聚焦细节、聚焦客户体验、营销成本,那么未来也可能无法安身立命、随波逐流甚至离开,此为离。
通过上述10个基本问题的思考,马对2021年车市进行了预判。对于总体市场的增速和节奏判断,马振山归纳为八个字:总量恢复、前高后平,2021年增速预测为9.9%,乘用车市场超过2019年水平,考虑今年一季度的特别情况,预计2021年一季度将实现60%同比增长,二季度到四季度预计实现1%的同比增长。
结构方面,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真正走向发展的重要年份。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增速已经接近70%,随着2021年主流合资企业正式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相信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带来新的增长动能。2021年新能源汽车预计增速将达到50%,新能源总体市场渗透率接近7%,较2020年会进一步提升。HEV市场将进一步规模化,2020年HEV混动市场预计是在45万台,2021年或可达到80万台以上。
马振山表示,汽车市场变化太大,整个营销理念对于客户体验的认知都要与时俱进,市场没有强者恒强,唯有适者生存。注定载入史册的2020年即将过去,无论得失、成败,未来的岁月里也许行业人士会时常想起这难以忘怀的一年。车轮滚滚,步履不停。(编辑/汽车之家?杜俊仪)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2021年前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市场渗透率突破10%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长,2020年全年销售量达到136.7万辆,2021年前10月累计销量达到254.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34.9%;从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渗透率来看,从2017年的2.8%增长至2020年的5.3%,2021年前10月高达12.2%。
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稳步增长而商用车呈现波动下降态势
从细分领域来看,客车销售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水平最高,近几年保持在18%以上,而卡车销售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最低,2021年1-10月仅有0.9%;从变化趋势来看,2017-2021年,商用车(包括客车和客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呈现波动下降态势,主要是商用车市场的新能源销售受补贴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而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乘用车细分领域中A00车型新能源渗透率高达99.6%
从乘用车细分市场来看,根据车型大小及排量的不同,乘用车可分为A00级、A0级、A级、B级和C级,2021年1-10月,A00级微型轿车销售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高达99.6%,其次是B级中型轿车的新能源渗透率19%,其余车型均在10%以下。
从乘用车细分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变化趋势来看,2017-2021年,A00级、B级和C级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其中A00级乘用车在2021年1-10月趋近于100%,而B级和C级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