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关于低碳经济的论文

2.关于绿色低碳的议论文 600字

3.有关科技的议论文1000字高中

清洁能源汽车的好处_清洁能源汽车论文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历程及现状 自13年发生的石油危机以来,西

方国家为减少对世界不稳定地区石油供应

的过分依赖和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都把

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节约能源作为其能

源战略的重要目标和措施。在这一过程

中,信息通信技术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的辅

助手段被应用于节能的方方面面。

为了避免污染,同时为了避免未来的

能源危机,人们开始寻找更清洁、可再生

的能源。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把新能

源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中央在《十

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风

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80年代起步阶段

新能源的发展从国家的支持来讲,

是从我国的“六五”期间,也就是上

世纪80年代初期,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

开始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由中

央拨给资金。这是在国家科委组织

的能源战略研究中第一次把新能源、可

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一个战略

组成部分。

虽然中国也把新能源作为我国的一

个能源发展战略,但是由于中国当时的煤

炭等整个的和能源相对来讲还比较丰

富,再加上当时新能源的开发还处在研究

开发的起步阶段,技术还不成熟,成本也

比较高,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在当时还

很难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处

在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的阶段。当时我们

提出要“近有实效、远有前景”,所谓“近

有实效”主要是指发展农村的小沼气、小

水电,特别是生物质能。这对解决当时我

国农村的好多地区,特别是缺少商品能源

供应的地区起到了很大作用。

当时新能源的发展规模,由于财力

有限而没有发展大型项目。国家“六五”

的第一个攻关项目,仅拨给新能源部

300万人民币。由于经费有限,技术力量

薄弱,所以风电主要是发展小型风力发电

机,目标是解决内蒙流动的蒙古包的用电

问题,围绕这个组织攻关。而当时国际上

已经开发了相当大的风电设备。生物质能

方面主要是开发沼气,进一步提高它的商

品化程度,提高产气率。当时也开发了一

些像沼气发电这样的技术,以及后来的沼

气汽化技术。当时太阳能电池厂全国只有

两家,分别位于开封和宁波,这两家的生

产能力加在一起还不到一个兆。这是很低

的生产水平,而且当时也没有什么应用,

其原料就是用半导体厂的废旧单晶硅来

做。热用当时与德国开展了国际合

作,在北京大兴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新能

源村,在这项中德科技合作里,第一

个合作的项目就是建立新能源示范村,就

是把德国的技术综合地拿到这个村,做了

新能源的示范点,通过这个村让人们了解

新能源具体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么来

应用。

可持续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实

力的不断增强,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在这

方面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这个阶段的

显著标志是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的问题,提出了环境与发展二者的关系问

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而要解决

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能源的结构,并再次

提出发展清洁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

由于第一次提出后国际上石油危机得到缓解,油价很低,所以人们就不可能

再去搞高成本的可再生能源,而只停留在

研究阶段。到了1992年第二次提出是从

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仅是解决当前的能

源问题,还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解

决由能源和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可再生能源是清洁的、没有污染的

能源,因此各个国家都在加展力度。

特别在19年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

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

书》通过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承担了

减排的义务,因此,他们必须把发展可再

生能源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这样除了

在减排上就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这样

做也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再生能源

技术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通过国内研发、组织

国际合作等方式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与

美国、欧洲等很多国家合作,在中国建立

了再生能源试验项目,如内蒙的风能、太

阳能等做了很多研究,也引进了一些国外

先进技术,包括我国在与欧盟委员在浙江

大陈岛成功建成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

和生物质能的综合性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

21世纪发展现状

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的能源

问题更加凸显,也就是能源环境问题已

成为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就更加把再生能源

放在一个战略地位。2006年中国通过并

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通过立法形式

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也

确定了它发展的重点和配套的相应的政

策法规。在此之后,发改委和相关部

门也陆续制定了一些配套政策,来完善

和实施这项法律。

另外,在2007年国家也制定了相应

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定

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即力争到

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到能源消

费总量的10%,2020年提高到15%。具

体目标包括到2020年建成水电3亿千瓦、

风电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

瓦、太阳能发电180万千瓦。

在节能减排及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方

面,我国也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一项重

点任务,比如我们的节能工程,其实质就

是通过节能来实现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2020年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其中一条就是要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内容

就是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进一步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节能减排方面也

明确了要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所以十七

大报告也在事实上再次确立了可再生能源

的地位。

在这些政策前提下,从党中央

院到发改委、财政部和地方各部门都相应

制定了很多政策,包括财政部建立了可再

生能源发展基金,确定一些基金的管理使

用办法,来鼓励企业、地方和各方面

更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发改委也在大的

产业项目上减免税收等。因此这几年我国

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很快,我们现在风能的

发电装机到目前已超过600万千瓦,到今

年年底有可能达到一千万千瓦,提前实现

“十一五”的目标。

在太阳能方面,中国目前是世界上

生产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最多的国家,

我们一年大概生产能力超过一千八百万

平方米。在太阳能发电方面,我国已成为

世界上最大生产光伏电池的国家。生物

质能方面,我国提出“不与人争粮,不与

粮争地”的方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

开发生物燃料。通过发展非粮作物和植

物发展生物燃料,做到不占用粮田,不影

响粮食安全。

以上大体是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的

现状:我们确定了中长期发展和相应

的正在完善中的政策,并形成了一些科技

成果,但总体来讲,创新能力还不足,

许多核心技术仍没有掌握,还走在发达

国家后头。另外各项具体新能源的政策

体系还不健全、很多大型设备还需要进

口、人才缺乏,教育还没有为再生能源

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综上,我们

在政策、培养人才、国际合作和组织好

示范这些方面应该加强。

新能源产业化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信息

化技术已经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应用,但

目前整体上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应用还相

对滞后于其他成熟的产业。从长远来讲,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如风

力发电。因为现在大部分的风力发电都是

无人值守自动运行的,它怎么并网与电网

更好地匹配,就需要用控制技术和网络

管理技术。在太阳能光电方面,特别是进

入电缆的数据集、整理、分析都需要

用IT手段。另外,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

也需要设计开发的系统软件。

新能源产业化,离不开IT技术,离

不开信息化手段。“智能电网”是目前电

力企业说得比较多的词。它的意义并不

限于优化电力公司的管理那么简单。事

实上,它还对“清洁科技”有着重要的作

用。由于各国对于环境的日益重视,

以及能源紧缺的压力,通过“清洁科技”

生产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有着广阔的

发展前景,如风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

等。而有了各种各样的清洁能源,原来的

电网要和这些能源有机地结合,就需要

电网网络更加智能化,使得能源从生产、

传送到最后使用的过程受到集中监控和

管理。如果能通过成本核算进行更好的

定价,清洁能源就能从中获益,从而更快

地发展。而要进行更好的定价,就得依赖

于更多的数据收集和更好的数据分析处

理,这里智能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

求关于低碳经济的论文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摘要: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

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

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

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指出“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

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

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环境科学;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消费

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

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

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

模式转变

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

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

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

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

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投入巨资致

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

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

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

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2从技术角度看低碳经济

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英国所倡导的“低碳

经济”,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通过

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

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以及生

物质能技术。一般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等称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质能认为是替代能

源中的可再生能源。

风力发电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还是高于煤电、水电。此

外,人们认为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发电过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说风电

不排放二氧化碳,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是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

氧化碳,但在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维修、维护过程中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们不能光比较发电过

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应当比较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出单位电量的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说,认

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不污染环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观念首先是不科学的。再比如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

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1]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商业化目标还很远,技术还很不成熟。目

前新能源开发的高成本一方面说明技术不过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所谓新能源并不是无污染,也不见得二

氧化碳排放量就低,在没有进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之前,不能轻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

源。

2.2生物质能技术的实施结果

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看似“一石两鸟”,既解决化石能源紧张的替代和缓解

问题又改善环境。但从目前实施的结果看,它带来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美国发展生物质能的

新政策出台后,美国的粮农们纷纷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或将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种为玉米。据统计,

200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1944年来最高纪录,产出的玉米中多达五分之一被用来生产乙醇汽

油。如此旺盛的需求当然也带来了价格的上扬,仅2007年一年,美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就上涨了50%。[2]此

外,由于被玉米挤占了种植空间,大豆的供应量减少,价格也开始上涨。因此布什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

少人的批评。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琼·齐格勒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油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这种做法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抬高粮食价格,让更多贫困人口难以承受。利用粮食作物

转换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对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无疑雪上加霜,必将给世界造成更大规模饥荒。

在中国,2007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一路飙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价格的上涨,而且粮食

价格飞涨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的一项能源政策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谓美

国的生物燃料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全球8亿有车一族与20亿最贫困人口之间针对粮食展开的较

量。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发生物质能的并未带来化石能源紧张问题丝毫的缓解,倒是使新旧问题

相互交织,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不重要,而是我们在推行“低碳经济”的

同时要倡导“低碳生活”,或者说,“低碳生活”应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低碳经济应与低碳生活相依托

“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

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

潜力。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

此大量生产就是不可避免的,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的,而且是卖的越多越好。大量生产

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降低了,但总量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不会减少多少

的。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一百千米的耗油量下降了约50%,但小汽车的总量却增加了

几十倍,显而易见的是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

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

3.1“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乃至于气候

变化有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接近0.1度电,[3]由此也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绝大多

数人的生活能够取低排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的实现是有可能的,有怎样的生活方式

就有怎样的经济。

“低碳生活”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它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

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

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

如今在发达国家,很多人已经接受了由低碳经济带来的低碳生活方式,为了过上低碳生活,他们愿意

做出自我牺牲,从关掉暖气到放弃驾车去上班。今天欧洲人越来越喜欢乘坐火车出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乘

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1/10。

简约生活,也正成为更多中国人家奉行的生活准则。一些收入早已进人中产阶级的市民,也会穿着旧

衣服去早市买便宜青菜,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机。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用洗衣服的水冲厕

所、随手关灯,打印用双面纸等习惯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养的阶层中去,带来心灵的宁静。

然而,能够自觉地在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下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大量消费依然是社会生活

的主旋律。低碳经济绝大部分时刻还只是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处在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

在实际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比例太

高。一方面在努力实现“低碳经济”,一方面又不停地挥霍。这些都是消费主义文化使然。

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告煽动着公众

一浪高过一浪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

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

子垃圾。[4]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还是要去买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

碳生活”的今天,“能挣会花”的口号不再象征着现代化理念,而象征着一种浪费的野蛮消费方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实施,不但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正是这种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资

源的紧张。

3.2“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

今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

改委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度,是普通民宅的3~4倍。[5]而

在这之前,院办公厅以及湖北省都发布了节能降耗建设加以型机关的通知,并且也有一些具体的

要求。不能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务人员的节能纯粹是个人道德、认识的体现,即使有一些具

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他节能。如果节能有制度保证,那么公

务人员一旦不节能,就会受到组织、经济等方面的惩戒,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在层面的落实。

6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如制定了“夏季着清凉装上班,除外事

礼仪需要外不穿西装不系领带”、“办公楼四楼以下不乘用电梯”、“公务出行拼车、乘用公交车”等规

定,正在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并率先在公务人员中推行,这在大方向上应该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

果这些制度再辅之以惩戒措施,将会更现实化,也便于操作。

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开展以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层面

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6月1日之前,许多人怀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颁布后,还

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并且取得了实效。

总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扼制“高碳经济”的蔓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而实现这

一目标,“低碳生活”的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吴晓江.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N].文汇报:2008年6月5日

[2]赖华夏.石油涨价的蝴蝶效应[J].世界环境,2008(2):10

[3]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环境,2008(2):31

[4]陈晓凤.简约生活[J].自然之友通讯,2008(3):48

[5]毛建国.惟有通过法制催逼节能[N].中国青年报,2008年6月17日

关于绿色低碳的议论文 600字

低碳经济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 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 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 赢的低碳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概述及发展要求的分析,最终得出中国发展低碳 经济的几点策略。 一、 低碳经济概述 1.低碳经济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 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 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 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 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低碳经济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 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 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 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 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 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 20 世纪的传统 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 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不能再以、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 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 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和环境代价,通过向 自然投资来恢复和扩大存量, 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效率, 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1.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 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 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4358,21.00,0.48%)、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 “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 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 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条件,决定 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 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三、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 目前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 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 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 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 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 结构的低碳化。 2. 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 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 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 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 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 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总之,中国应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 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 代的跨越

减少电力消耗能源成本 勾勒完美碳足迹随着于 2009 年 12 月 19 日召开的长达 13 天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 结束,清晰地预示着低碳时代已经来临,所有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很快地卷入到这 股低碳趋势的大潮中。而在 3 月份的两会上,低碳,环保也成为与会代表热议 的话题之一。 低碳经济可谓是这几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就在几年前,可能很多人根本都 没有听说过低碳经济这个名词, 可是到现在, 这个词汇却已经无处不在, 甚至 连 街坊邻居大妈的口中都会说出这个词汇。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 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 术 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 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在积极开展低碳经济,掀起一场 低碳经济的革命。 以我国为例, 不但在大力对能源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加 增 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新兴能源的比重、降低火力发电比重,将能 源产业向低碳化、无碳化方向发展,而且还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的新材料、生命科 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和地质勘探等新兴行业,以实现 2020 年单位 GDP 碳排放比 2005 年减少 40%至 45%的重要承诺。 勾勒完美碳足迹 在低碳经济中,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企业和个人相比,无 疑具有更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同时作为个人, 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 企 业中度过,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小也同所在企业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 为了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企业要从我做起,尽到企业的公民责任,从企业的各 个 方面都注意节能环保,描绘清晰的碳足迹。 最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要求控制好空调温度(夏天别太低,冬 天别太高) 以及多用节能灯具等措施, 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更进一步, 是 则 加强对 IT 产品的碳足迹监控。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完善,企 业对 IT 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所拥有的 IT 设备也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观察一 下就不难发现, 企业员工在单位中, 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利用各种 IT 设备 (如 电脑、打印机、网络等产品),企业也必须重点关注这些 IT 产品在节能减排中 的 重要作用。 实际上,随着电脑等产品在企业中的广泛普及,这些产品的碳排放在整个碳 排放的比重中也不断上升——数据显示,ICT 行业(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包 括 IT 行业和通信行业) 的碳排放在 2002 年是 5.3 亿吨的当量, 这个数字在 2020 年将很快攀升到 14.3 亿吨当量,占据整体碳排放的 4%。这无疑是个 庞大的 数字。作为企业,就必须选择那些绿色节能的 IT 产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 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机器整体的性能功耗比很高的电脑或者服务器,降低整 体功耗。 同时多考虑类似电源转换效率超过 90%的电脑和服务器产品, 这样 能 完美有效地降低电能消耗。或者,企业也可以用笔记本电脑代替台式机,从而降 低整体功耗。 而在企业网络环境的搭建上,企业也可以通过多种策略使其更绿色。例如, 企业可以多用无线局域网代替有线局域网, 这可以减少线缆, 降低能耗和环境 污 染。 更重要的是, 企业在网络设备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绿色产品——与 PC 相比, 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多数需要 24 小时全天候运行,这就更要关注产品的 绿色节能特点。因此,用能源效率高、热耗散低,极大减少能源消耗和电力成 本的惠普 ProCurve 系列网络产品,将能够极大提高投资回报,描绘出完美的 碳足迹。例如,惠普 ProCurve 网络产品带有可变速度的冷却风扇,这种节能设 计 可以实现高效冷却;分布式计算结构可根据交换机的部署规模进行调整,从 而优化电力消耗;而支持按每个端口进行远程管理,也能够减少电力消耗和能源 成本;针 对高达 55?C 左右的环境所用的创新设计,可以减少外部冷却的需 要,从而大幅减少空调投放。 也正因为这些优异的节能减排特性,惠普 ProCurve 系列网络产品获得了 是业界最著名的网络产品评测机构:美国 Miercom 的“绿色认证”。该评测实验 室以极为苛刻的评测要求以及专业的评 测水平,在业界享有盛誉。 根据 Miercom 的评测结果,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ProCurve 固定端 换机能源节省达 38%,而模块化交换机能源节省可高达 45%。 也许从数字上 看单一交换机所节省的能源是不引起注意的, 但如果以一个简单的企业网 (2300 个局域网接入端口和 3800 个数据中心交换机端口)为 例:ProCurve 能在 5 年内为客户节省近 46,000 美金的能源费用! 这还仅仅是能源消耗部分, 如果将 ProCurve 业界领先的终身保修服务所带来 的收益计算在内,企业所节省的费 用将是相当可观的。 低碳,更进一步 需要指出的是,产品本身的绿色节能只是削减碳足迹的一个环节,因为产品 在生产、 包装以及运输过程当中都会伴随着二氧化碳排放的产生。 因此, 做一 个 合乎要求的绿色企业公民,同样需要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运输交付等环节考虑环 保因素。例如,在英国的一些超市已经开始试行“碳标签”,将各种商品在生产制 造当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进行测算并标识在商品上, 供消费者在选购时进行 参考。显然,这对产品供应商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多知名厂商开始行动起来,并在着力实施。仍旧以惠 普 ProCurve 为例,惠普在生产环节就要求用低污染、可回收利用的材质; 在交付环节,则施了高效的包装和物流流程,旨在降低成本、燃料消耗和环境影 响。例如,ProCurve 产品的运输流程用泡沫塑料托盘,而非木制托盘。这大 大降低了木材的用量,保护了森林,并降低了 80%的运输重量。ProCurve 还利用其全球回收 再利用设施重新使用这些托盘。 另外,惠普 ProCurve 交换机还能“模块化”地升级,并将电源、风扇托盘、 收发器等备件用通用化设计,这使得企业客户不用淘汰原来的产品及备件,这 将大幅减少 电子垃圾的产生。而惠普 ProCurve 交换机还享有独一无二的终身 维修政策,这也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间接地削减电子垃圾的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应充分利用 IT 信息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比如企业可 以利用会议系统,和异地的分支或者商业伙伴进行重要事情的商议或会议 探讨, 这样不仅能避免因乘坐飞机、 火车等交通工具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而且还能更及时地进行沟通,并大幅节约人员出差成本;企业也可以考虑虚拟化 技 术,减少企业服务器的购量,从而降低能耗和废气排放。

有关科技的议论文1000字高中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地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等物品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有关科技的议论文1000字高中如下:

第一篇:

科技与生活

科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从科技对生活的积极影响和潜在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科技对生活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医疗领域,科技让许多原本无法治愈的疾病有了解决的方法,如艾滋病、癌症等。在交通领域,科技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例如自动驾驶汽车、高速铁路等。在教育领域,科技让知识的获取不再受制于地域和时间,例如在线教育、电子书等。

然而,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一些传统行业的失业问题。如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许多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工作被机器所取代,这导致了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其次,科技的进步也加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收集、存储、传输,这无疑为黑客和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此外,科技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虽然许多人受益于科技的发展,但也有许多人被排除在科技带来的利益之外。

那么,面对科技带来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取措施来缓解科技发展带来的失业问题。例如,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支持,帮助那些因科技进步而失去工作的人找到新的就业机会。

总之,科技的发展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美好,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取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使科技的发展真正地造福于人类社会。

第二篇:

科技与未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科技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社会结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本文将从科技对未来的影响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科技对未来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能源领域,科技的进步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例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清洁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汽车、高速铁路和飞行汽车等新技术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让城市交通更加高效、安全和便捷。在医疗领域,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然而,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科技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一些传统行业的失业问题。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一些重复性工作将被机器所取代,这可能导致一些人失去工作。其次,科技的进步也加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那么,面对科技带来的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取措施来缓解科技发展带来的失业问题。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支持,帮助那些因科技进步而失去工作的人找到新的就业机会。

第三篇:

科技与教育

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深深地影响了教育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从科技对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潜在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科技对教育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往往受限于固定的教学和教学方式,而科技的发展则为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线教育的兴起,使得学生可以在家中自主学习,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这些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科技也促进了教育公平。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教学匮乏,学生往往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而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即使是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助于减少教育不平等的现象。

然而,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首先,科技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传统技能下降。在数字化时代,学生往往依赖于电子设备进行学习,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那么,面对科技在教育领域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首先,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合理使用科技进行教学,避免过度依赖科技。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和科技教学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其次,和企业应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同时,企业也应该取措施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

总之,科技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取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确保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好处。

在未来的发展中,科技将继续在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教育将变得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和智能化。每个学生都将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