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利跟奔驰合资成立“智马达”,亏损了21年的smart这下有救了?

2.吉利汽车被持续看好,对此你有何看法?

3.仅有三家有增长!简评国内车企上半年财报

4.比亚迪晒钱4200亿 长城+吉利没得比|汽势财经

5.谁说车企财大气粗?吉利长城广汽去年收入都比不上美团

6.柳笛浅析吉利投资,吉利这些年到底花了多少钱

7.吉利汽车销量下滑了,为什么它会被长安力压呢?

吉利汽车亏损_吉利汽车亏损了几年

之前跨国车企公布的半年财报显示,包括大众、戴姆勒在内的许多跨国车企上半年都出现了巨额亏损,对比来看,中国车企的表现要好得多。

已经公布半年财报的7家自主上市车企都没有出现亏损,上半年都保持了盈利的状态,只不过上汽为首的五家汽车集团利润同比出现了两位数的下跌,而江铃和比亚迪却在疫情打击下反而出现了利润增长。

上汽集团上半年表现并不好,虽然依然是国内最赚钱的自主车企,可是相比往日日赚过亿的辉煌已经颓废了不少。主要是因为自主业务尚不足以撑起大旗,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的表现也不如其他合资车企,所以拖累了整体业绩。

东风汽车是上半年净利润跌幅最大的车企,只有依靠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两个日系合资公司支撑业绩,自主板块以及法系业务神龙汽车的表现都不好,反而是商用车业务表现优于整个行业。

广汽上半年净利润跌幅很大,主要是自主板块广汽传祺表现不佳,亏损在10亿元以上,广汽还能保持盈利主要是依靠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利润贡献。

吉利汽车上半年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除了疫情导致的销量下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刺激销量加大了终端折扣力度,以及在投资厂房导致的成本增加。

长城汽车是五家车企中利润跌幅最小的,主要是因为在一季度利润暴跌184%之后,二季度长城汽车状态回升明显,净利润激增137%,所以整个上半年的净利润整体跌幅并不大。

江铃汽车可谓一匹黑马,竟然在疫情冲击下实现了扭亏为盈,虽然半年利润只有2亿多,和其他车企相比非常少,但是能够停止亏损实属不易,主要是旗下SUV和皮卡销量增长明显。

比亚迪的表现可谓亮眼,在众多自主大哥利润暴跌的时候它依然保持了增长,看来新能源业务很给力。虽然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也出现了下跌,不过上半年依然位列全球销量榜的前列。随着刀片电池和汉EV的推出,比亚迪在新能源业务上的领先优势还在扩大。

本文为车林外传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跟奔驰合资成立“智马达”,亏损了21年的smart这下有救了?

近期,很多车企都发布了2019年财报,除了财报中的营收情况外,研发投入和研发方向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车市下行受疫情影响,各家车企都在缩减开支以求平稳渡过难关,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内的车企,研发投入是否会发生变动?

吉利:预计投入约45亿元

吉利汽车在近期发布了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吉利汽车2019年销售汽车136万辆,营业收入9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其中,净利润为82.6亿,同比较少35%。

对于净利润下滑,吉利汽车表示,除了与车辆销售额降低外,还与大力投入研发费用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度,吉利汽车集团研发支出为30.67亿元,相比2018年的19.26亿元,激增59%。

据了解,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与新车型开发、动力总成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相关研发投入增长有关。

此外,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兼CFO李东辉表示,2020年,吉利计划在研发上的投入基本保持稳定,同时得益于几大平台带来的降本优势,研发的有望相应降低,预计研发费用投入是在45亿人民币左右。研发投入的方向主要应用于三方面,分别是平台技术、新车型的开发以及“新四化”方向。

在销量目标方面,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则十分乐观,“对年初设定的141万辆的目标目前不作调整,我们对全年的目标还是充满信心。当然是建立在目前整个全球经济形势情况下,所以目前不做下调的计划。”

此外,对于业内其他车企相继曝出的降薪风波,给了员工定心丸,安聪慧表示,“吉利在疫情期间,做到目前不裁员,不减薪,不延期支付员工的薪酬。我们要通过内部的组织变革,员工效能的提升,以及全新项目的布局合理地使用员工。”

长城:销量目标下调,研发投入不下调

长城汽车2019年的财报也在近日进行了发布,与吉利汽车一样,其营收与利润分别出现不同幅度下跌。数据显示,长城汽车2019年总营收为962.11亿元,同比下跌3.04%;利润总额为51.01亿元,同比下跌21.25%;归母净利润为44.97亿元,同比下跌13.64%。

在研发投入方面,数据显示,长城汽车2019年研发费用由2018年的17.43亿元增加至27.16亿元,同比增长55.8%。

据统计,2014、2015、2016、2017以及2018年长城汽车分别投入25.7亿、27.6亿、31.8亿、33.6亿和17.4亿来供产品研发。对此,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郭岩松认为,长城一直秉持过度研发、过度投入的理念,未来五年还将投入300亿的研发费用来去开发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还有四驱系统,把技术往国际水准上提,目前已经规划了全球化的研发布局。

与吉利汽车不同的是,长城汽车2020年销量目标从此前的111万辆下调至102万辆,净利润从此前的47亿元下调至40.5亿元。

尽管销量目标有所调整,但是长城汽车在研发上投入不降反升。

“销量有所调整,但是我们研发的投入一直还在加大。”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不管是在传统车,还是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研发的投入,长城汽车都要加大投入,提升竞争力,为未来打好基础。

此外,魏建军还表示,“营销端代表着品牌,产品作为品牌的基础,这两端还要大力投入。”未来长城汽车的投入将会主抓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研发、一个是营销网络,包括网络质量的提升、品牌的提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过去几年的过度投入研发,长城整体数据已经受到一定影响,财报数据中长城汽车整车毛利润已经降低至4.96%,这远低于其他一线车企。

长安:固定年收入的5%

在长安汽车发布的最近新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4亿元到2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52%到526%,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50元/股到0.60元/股。

对于亏损的进一步扩大,长安汽车将其归咎于销量下滑的影响。销量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19年累计销售新车约176万辆,较2018年的207.46万辆同比下滑15%,具体来看,自主品牌(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合肥长安)、长安马自达、长安福特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然而销量的下滑并未影响长安汽车的研发投入。一直以来,长安汽车都坚持把每年收入的5%投入研发,据了解,上一个五年计划投入160多亿用于研发,下一个五年,这个数字将超过200亿,并接近300亿元。同时,长安汽车还计划每年投入不低于研发费用的10%用于车辆智能化研究,目前的研发成果包括L3自动驾驶技术、遥控泊车、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等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已于2019年4月正式启用,该中心投资43亿元,历时八年建设而成,被称为长安汽车全球研发格局的总枢纽,性能不输宝马大众的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便是诞生在这里。

近几年长安SUV的崛起与长安汽车大力投入技术研发不无关系,而这也意味着长安汽车硬实力提升。

比亚迪:投入持续加大或超百亿元

同上述几家车企一样,比亚迪的营收和利润也没能逃过下降的局面。

近日比亚迪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快报中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同比下降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下降42.03%。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比亚迪方面表示,主要是行业、政策变化及本期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

确实,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在比亚迪的业绩中几乎平分秋色,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在去年年中退坡,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很大影响,销量也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原本在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还高达203.6%的比亚迪在第三度急转直下,也使得全年营收出现亏损。

再来说研发方面的投入,尽管比亚迪并未公布2019年的研发费用,但从往年的研发投入上可以猜出大概。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至2018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5亿元、63亿元、85.35亿元,研发费用超出其他自主品牌,堪称投入力度最大。而按照以往研发费用的增速,预计2019年的研发费用则有近百亿元,2020年的研发费用或超百亿元。

一年以来,无论是成立多家“弗迪公司”将生产制造和研发进行垂直整合,变身供应商的身份,还是与丰田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动力电池、底盘和纯电动汽车,亦或是发布“刀片电池”欲掀起一场电池革命,还有4月份的尚未知晓的“大动作”,都不难看出比亚迪已经深谙研发所带来的产业变革,同时也在借研发之力不断提高技术护城河。而在接下来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几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也会势必会只增不减。

头条说:

多家机构预测,2020年的车市将遭受很大程度的打击,复苏需要很长时间。其中麦肯锡预计受疫情严重影响,2020年世界汽车销量或将减少近三成,中国市场销量下降15%,且短期内不可恢复。

这也导致并非所有的中国车企都在不断加码研发力度,也有车企在压缩研发费用以求保全利润,比如江淮汽车在2019年的研发费用及研发支出分别同比下降17.87%和24.73%。

但整体来看,大部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并没有受此有过多的影响,研发费用的投入都是稳重有升,本着“再穷不能穷研发”的原则。

这是因为自主品牌已经很清晰的认识到,研发投入的增加才能真正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才能真正做强中国汽车工业。

车企们面对的是广阔的国内市场,而想要在市场中有所作为依靠的是产品实力,而这需要的正是一个个研发成果。而同时,中国的自主品牌也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的车市很艰难明天有可能同样艰难,但后天一定会很美好。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经费的投入确实体现了车企对研发重视,但汽车产品的品质和技术水平并不能直接与研发费用的增降相挂钩,研发经费因臃肿的机关式内耗导致产品技术落后、甚至品牌被市场淘汰的并不在少数,而这也是企业应该尽量规避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汽车被持续看好,对此你有何看法?

国产版smart终于还是来了

最近几年是吉利高歌猛进的几年,在2018年的2月份吉利收购了戴姆勒9.69%的股份,而这也让吉利成为了戴姆勒集团的最大股东,而在2019年的3月份,吉利又收购了戴姆勒旗下smart50%的股份,而在刚刚过去的1月8号,吉利跟奔驰签订了合作合资协议,二者将成立smart品牌在全球的合资公司,这家公司也将坐落在浙江宁波,而它的名字也被取为了“智马达”。

吉利真能救起亏损不断的smart?

智马达汽车公司的成立也代表着smart的国产化将要实现,但是这件事情却在网络上面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觉得smart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也有人觉得smart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赔钱的烫手山芋,再过去的21年里面smart已经给戴姆勒亏损了40多个亿的欧元,难道说李书福看不到这件事情吗?吉利为什么还要收购smart这个累赘呢?

虽然不少人在最近几年才认识到了smart这个汽车品牌,但是实际上早在1994年它就已经成立,smart品牌出现的原因和目的也是为了应对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让大家拥有一部更加小巧便利的代步工具。在这样的品牌定位下,smart旗下的车型也都极其小巧灵便,然而这样的设计却没能得到市场的喜爱,在这么多年smart也是连连亏损。

smart有着这样的背景也不得不让大家为吉利捏一把汗,虽然说吉利在之前把沃尔沃宝腾等品牌都从水火当中救出来过,但是smart这个品牌在定位上却极其特殊,我国人民相对来说又比较喜欢大空间的车型,正因如此smart品牌到底能不能在我国立足也是一件说不准的事情,就算它能够成为大家的选择目标,真正购买它的人群也往往只会把它当作家庭中的第二台车或者是第三台车,毕竟这样的一台车确实也没有多么宽裕的空间。

smart看似是块“烫手山芋”,实际却是个“香饽饽”

但是事实上smart对于吉利来说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虽然大家都不看好这次合资,但是真理也永远掌握在少部分的人的手中。首先现在吉利的旗下几乎没有A0级别的小车,smart品牌的加入也可以弥补自己的产品线,如果未来的用车环境真的像smart预想的那样,属于smart的市场势必也会被打开。

除此之外,吉利通过跟奔驰合资成立smart的合资公司也能够加强自己跟戴姆勒的关系,这也能让二者更像是穿着一条裤子的兄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一直以来奔驰对于我国市场也非常看重,此次的合作势必也能让吉利在未来获得更多跟戴姆勒合作的机会,这也能够加强吉利自身的技术以及管理能力,取戴姆勒之长补自己之短。

另外奔驰是全球第1个汽车品牌,它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吉利跟奔驰进行合作也能够借助奔驰的名气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打响自己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之路。而smart品牌也能够借着奔驰的名气和吉利的群众基础做到一定的销量提升。

smart在之前之所以没人购买,也大都是因为它的价格太过高昂了,如此的一台小车随随便便就要十几万二十几万,这样的价格势必也没有办法夺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但是在国产化之后,smart的整体制造成本势必会有所降低,它的价格势必也会随之降低,在这时smart的竞争力也就变得高出不少了。

另外在此次的合作之中,奔驰和吉利也将把smart从一个从燃油车品牌转变为一个新能源纯电动品牌,本身smart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常代步,转变为纯电动更是能够在不改变smart初心的情况下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如果smart在内饰和配置上面有所提高,在智能化领域有所提高,想必它也能够有着更好的竞争力。

即使救不活,也仍旧是双赢

即使在合资之后smart仍旧是一个赔钱的买卖,但这对于吉利和奔驰来说也依然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吉利和奔驰之间的smart其实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品牌那么简单,它更是联系双方的一条紧密纽带,而这也会推动吉利和奔驰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不知道大家又是怎样看待smart这个品牌的呢?如果smart的价格能够下放到10万元以下,您又会选择购买它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仅有三家有增长!简评国内车企上半年财报

不仅是车企,包括宁德时代(529.810, 22.11, 4.35%)等供应链巨头,都遭遇了近两年来罕见的下跌。Wind新能源指数显示,2021年11月底,该指数还在2600点的高位,但在2022年2月11日已跌至1964点,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跌幅达24.5%。相比之下,上证综指在同一时期下跌了约2.8%,深证成指跌幅略大,但只有10.6%,chinext指数下跌了21.4%。

汽车行业的大多数股票都遭遇了一波下跌,明显低于市场表现。在市场看来,这波资本市场的调整,是两年多以来新能源板块单边上行的技术性调整,在以碳峰、碳中和为代表的 "双碳 "背景下,支持新能源板块长期向好的基本逻辑并没有改变。吉利汽车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财报。报告显示,吉利汽车2020年上半年营收为368.20亿元,同比下降23%;净利润为23.22亿元,股东应占利润为22.97亿元,同比下降43%。吉利汽车解释说,由于第一季度中国大部分城市的部分封锁,生产中断和销售受到影响。

吉利汽车在收入和利润方面的下降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并不是一个坏的对比。最大的汽车集团大众汽车公司上半年销售额为961亿欧元,下降了23.2%,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损失为14亿欧元。雷诺上半年的收入同比暴跌34.3%,亏损近74亿欧元。标致雪铁龙上半年收入为251.2亿欧元,同比下降34.5%,而净利润暴跌了近70%。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比亚迪晒钱4200亿 长城+吉利没得比|汽势财经

近期,有不少厂家已经公布了其半年财报。从账面数据上看大多为跌势,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已经公布了上半年财报的车企中,仅有江铃汽车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销量同比增长,比亚迪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东风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而其他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也不例外,更有甚者,比如力帆、海马、众泰汽车,已经到来生死存亡仅在一线之间。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北汽新能源,其净利润居然同比下滑2814.98%真是让人唏嘘。

江铃、比亚迪和东风均有增长的数据

江铃汽车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08亿元,同比增长252.98%,营业收入约为140.73亿元,同比增长2.56%,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240元,同比增长252.98%。

今年上半年,江铃汽车实现了整车销售141,193辆,同比上升3.33%。除旗下福田SUV及JMC品牌皮卡销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以外,其余产品销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福特品牌商用车和JMC品牌卡车上半年同比均实现超20%的正增长,分别累计销售24,888辆和57,343辆;重卡在上半年更是实现了同比133.25%的增长,累计销售了989辆。至于江铃汽车增长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销量提升以及销售结构的改善和持续,推动了降本增效。

再看看比亚迪,其实现营业收入605.03亿元,同比下滑2.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16.62亿元,同比增长14.29%。比亚迪营业收入降低,主要是受到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的收入缩水影响,该公司今年上半年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的收入为320.72亿元,同比减少5.62%;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收入为233.80亿元,同比增长0.24%;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为47.91亿元,同比增长7.59%。

比亚迪7月销量为1.5万辆,同比下滑8.9%,虽然依然未能止跌,但跌幅明显收窄。今年1~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58万辆,同比下降53.29%。同期,比亚迪燃油汽车已实现正增长。比亚迪内部人士表示,汽车业务受大环境影响有所下滑?,但手机、电池这些业务都在增长,光伏业务在二季度也有所复苏,靠多元产业助推比亚迪净利润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增长。

东风汽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5.76亿元,同比增长4.4%;类比比例合并方式计算,集团上半年销售收入为1067.32亿元,同比下降9.7%,总销量共114.45万辆,同比下降16.7%。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东风汽车乘用车板块销量为88.23万辆,同比下滑22.2%;其中东风日产共销售43.72万辆,同比下降17.3%;东风本田上半年共销售30.24万辆,同比下降16.9%;神龙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2.3万辆,同比跌幅更是达到63.1%;至于自主品牌板块,东风乘用车今年前7月累计销量也只有3.48万辆,同比下滑3.66%。而商用车板块则不降反增,上半年共销售26.22万辆,同比增长9.0%。

负增长的上汽与广汽

上汽集团披露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为2745.20亿元,同比下降25.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94亿元,同比下降39.01%。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上汽集团在2020年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其利润主要来源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三大合资品牌,但是这三大品牌在今年的表现令人失望。数据显示,上汽集团上半年累计销量下滑30.24%至2049116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上半年累计销量分别为577385辆、556206辆和531040辆,跌幅为37.18%、33.31%和28.69%,均超市场平均水平。

广汽集团公布了2020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广汽集团上半年汇总营业总收入约1597.03亿元,合并营业总收入约256.4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18亿元,同比下滑了52.9%。

在产销方面,广汽集团上半年累计产量和销量分别为79.73万辆和82.46万辆,同比下滑15.9%和17.5%,广汽本田上半年实现产销30.76万辆和31.85万辆,而广汽丰田为30.95万辆和32.09万辆。广汽乘用车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3.8万辆,同比下降26.2%,营业收入为161.3亿元,广汽新能源的销量为20431辆,同比增长87%。

虽同比下降,但盈利还不错的吉利、长城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359.29亿元,其中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35.13亿元,同比增长25.4%,环比增长89.4%,净利润17.96亿元,同比增长136.98%。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了2020年中期财报。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吉利控股共实现营业收入36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58%;盈利方面,实现净利润22.97亿元,同比下滑43%。

利润下滑达2814.98%的北汽新能源

北汽新能源的母公司北汽蓝谷发布2020年半年报,业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其中营业收入31.12亿元,同比下降69.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63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0.68亿元相比下降了2814.8%。

对于营业收入断崖式下滑的原因,北汽蓝谷解释,主要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销量同比下滑所致。可以看出,北汽蓝谷把净利润同比下滑2814.8%的原因都推给了市场,并没有正视"利润依赖补贴"、"销量依赖网约车"等问题。

北汽新能源过往一直靠政府补贴"续命"。以2019年为例,年报显示,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35.89亿元,同比增长30.39%;净利润9201.01万元,同比增长25.54%;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亏损8.7亿元。其中,在非经营性损益项目中,包括了10.4亿元的政府补助!可以看出,政府补贴依旧是北汽新能源的重要利润来源。

但是在个人用户市场上,北汽新能源汽车没有产品优势。因此今年补贴退坡、网约车市场需求下降后,北汽新能源的收入、销量都"惨不忍睹"。

剩下的众泰汽车、力帆汽车、海马汽车也陆续披露业绩,其中,众泰汽车营业收入下降76.69%至7.70亿元,净亏损10.34亿;力帆汽车营业收入减少69.42%至15.84亿元,净亏损25.95亿元;海马汽车营业收入下滑43.54%至13.11亿元,净亏损1.73亿元。

总结:

从上半年财报来看,整体受疫情影响,经济形势严峻,亏损成为各大车企关键词,财务、销量业绩大幅下滑成为面临的共同困境,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裁员和降本增效,欧美疫情何时结束尚有较大不确定性,车企的苦日子还得继续熬下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谁说车企财大气粗?吉利长城广汽去年收入都比不上美团

汽势Auto-First|刘天鸣

凭借着新能源产品,比亚迪在2022年摘下自主一哥,而在业绩表现上,比亚迪的营收和净利润,均远超曾经的一哥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长城和吉利分庭抗礼,轮番坐在中国汽车市场自主一哥的宝座。直到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变了天,比亚迪异军突起,借着新能源汽车热潮,销量呈现出倍数增长。年关未至,比亚迪就已经打破国内汽车市场固有格局,成为新晋自主一哥。

高速增长的销量表现,让比亚迪交出了一份优异的业绩答卷,营收、净利、研发等关键指标均处于领跑优势。而曾经的自主一哥吉利和比亚迪,虽然业绩不如比亚迪抢眼,但也在增长通道之中。

营收增长靠销量和产品组合

据比亚迪年报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240.61亿元,较2021年增长96.2%。其中,汽车产业相关营业收入达到3246.91亿元,同比增长 151.78%,手机部件、组装等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88.15亿元,同比增长 14.30%。

比亚迪营收成倍数增长得益于销量的高速增长。去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年累计销量超过186万辆,同比增长208.64%。

当然,高端车型的销量增长也帮助比亚迪营收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比亚迪汉连续第四个月销量突破3万大关,全年累计销量超27万,e平台3.0系列产品也交出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吉利汽车营业收入远低于比亚迪,据年报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8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5.6%,创历史新高。

1480亿元营收和45.6%的增幅源自销量增长和高售价车型占比提升。据官方数据统计,2022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43.3万辆,较2021年增长8%,售价相对较高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2.87万辆,同比增长超300%。

长城汽车的营收表现略低于吉利汽车,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3.4亿元,较2021年微增0.69%。与吉利和比亚迪的增长不同,长城汽车营收微增并不是因为销量的增长。

据数据统计,2022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新车106.75万辆,相较于2021年下滑 16.66%,销量达成率仅为 56.19%。旗下哈弗品牌、魏牌、长城皮卡以及欧拉品牌销量均呈现出两位数下滑态势,仅有坦克品牌保持增长态势。

在销量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长城汽车如何实现业绩飘红?整体来看,产品结构向上成为主因。依托品牌向上发展,长城汽车2022年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2.87万元,相较2021年增长20.8%,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增至15.27%,平均售价的提升以及高价车型销量占比的提升,带动了营业收入的提高。

赚钱渠道各有门路

在盈利能力上,比亚迪远远高于吉利和长城。据比亚迪年报显示,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归母扣非后净利润156.38亿元,同比增长1146.42%。

相较之下,吉利汽车2022年实现税前净利润为46.81亿元,同比微增0.36%,实现净利润46.49亿元,同比增长6.8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至人民币52.6亿元。长城汽车实现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扣非净利润44.77亿元,同比增长6.51%。

虽然比亚迪、吉利、长城均实现了净利润增长,但“赚钱”的门路有所不同。比亚迪156.38亿元扣非净利润中,一方面得益于成本管理,2022年汽车业务营业成本近2585亿元,同比增长140.62%,增速低于汽车业务营收增长,使得毛利率达到20.39%。另一方面则是新能源汽车带来的财政补贴。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补贴收入达到104.38亿元,同比增长77.89%。

吉利汽车的净利润来源不仅仅依靠销售汽车获取,技术出海也为其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回馈。据年报显示,吉利汽车2022年技术授权共实现16.6亿收入,同比增长29.9%,进一步支撑了未来稳定盈利预期。

此外,吉利汽车旗下极氪汽车的净利润亏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盈利能力。年报显示,2022年极氪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17.87亿元,同比增长1008.27%,净利润亏损20.39亿元(2021年亏损10.1亿元),相较于2021年亏损呈现出扩大趋势。

长城汽车82.66亿元净利润中,非经常性利润达到37.9亿元,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达到10.75亿元。除了补贴等对利润的贡献外,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也取得不错的利润表现。据年报显示,俄罗斯哈弗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7.79亿元,扣除汇兑收益、政府补助后的净利润为5.59亿元。

转型之下高投入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进入深水区,车企的研发投入也呈现出增长态势。

具体到比亚迪、吉利和长城,三者的研发投入均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比亚迪更是拿出202.23亿元用于研发投入,相较2021年增长90.31%。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不仅仅局限于汽车产业,还涉及到光伏、轨道交通。据年报显示,2022年比亚迪推出了大尺寸半片光伏组件技术、N 型高效电池及组件技术、智慧“云巴”列车、云巴全自动运行系统。

秉承着2025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的目标,长城汽车在2022年拿出121.81亿元用于研发,同比增长 34.34%,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8.87%,远超吉利和比亚迪。

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直接反映到专利数量的提升。据长城汽车年报显示,2022 年,长城汽车申请专利4463件,授权专利2263件。截止2022年年底,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67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166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207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3302件。

吉利汽车2022年研发支出67.65亿元,较2021年增长23%,是三家中金额最小、增幅最小的企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势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柳笛浅析吉利投资,吉利这些年到底花了多少钱

7月27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入选企业与排名的变化看点不少。

前三强依旧是雷打不动的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国建筑,京东、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排在第13位、18位和25位。这500家上市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达到50.5万亿元,较去年增长11%,收入总和超过了去年我国GDP(约99万亿元)的一半。

都说车企财大气粗,但吉利、长城、长安、广汽等国企、民企中的****,2019年的收入还比不上顺丰、美团点评。

从最新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来看,车企的势力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变小。今年共有23家汽车及零配件行业企业上榜,上榜企业虽然比去年增多一家,不幸的是,大部分企业的排名都比上一年度下滑,而且有11家企业的营收有所下降。具体来看,今年的汽车相关企业排名,出现三大变化:

一是前五名座次出现变化,吉利今年跌出前五,被东风汽车取而代之。

出现变化的原因,不是因为东风汽车争气,而是因为吉利的排名比东风汽车下滑得更快。吉利汽车去年排在85名,今年下滑了18名,只排在第103名;相比之下,去年排在吉利汽车后面的东风汽车今年只下滑了8名,位列第98名,所以把吉利汽车踢出了前五名并取而代之。

二是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排名滑坡幅度大,只有4家企业的排名上升。

国内汽车行业的“巨无霸”上汽集团,2018年和2019年都位列第五,2020年下滑至第七名。23家企业,19家名次下滑,只有4家企业上升,分别是北京汽车、宁德时代、北汽蓝谷(北汽新能源)和宁波继峰。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进步的主要是新能源相关企业,其中宁德时代从2019年的290名一气上升64位,排在第226名;北汽蓝谷更是暴升108位,排在第386名。

宁波继峰全称是“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汽车内饰配件,是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之一,今年首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一家独大的地位非常稳固,今年上半年的电池装机量达到8520MGh,市场份额高达50%,比2-15名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加起来的总和还多。有消息称,宁德时代本月起开始为特斯拉超级工厂提供动力电池。根据双方签订的电池供货协议,今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宁德时代将为特斯拉提供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铁锂电池在内的产品。

三是23家上榜企业的利润普遍很差,只有潍柴动力、江淮汽车、北汽福田、宁德时代、江铃汽车和厦门金龙6家企业上涨,其余均出现下滑。

作为参考,排在第一的“巨无霸”上汽集团净利润同比下滑28.90%至256.03亿元,这也是上汽集团近十年来首次出现利润下滑。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是23家企业中唯一亏损的车企。在500家企业中,只有15家企业2019年未能实现盈利,亏损总额约为807亿元,其中包括爱奇艺、拼多多,而长安是其中的唯一一家汽车相关企业。

根据其2019年财报,长安汽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47亿,同比下降488.81%,长安汽车在公告中将利润锐减的原因归结于合营和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下降。2019年,长安福特全年仅销售18.4万辆,同比下滑51%;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为13.36万辆,同比下滑19.66%,成为拖累长安汽车业绩的两大原因。

总结:

2018年以来,国内车市开始出现震荡下滑,大部分车企的销量和营收、利润都受到了影响,即使是一些头部企业,盈利能力也有所下滑。

与五年前相比,上榜的汽车行业相关企业不仅数量有所减少(2016年为25家),在《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的排位也大幅滑坡,力帆、五菱、海马都早已跌落榜单。曾经财大气粗的车企,随着国内车市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竞争激烈,生存承压,这份榜单很好地体现了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艰难处境。

2020年在突发疫情的冲击下,车市继续下行,汽车相关企业受到巨大影响,行业整合步伐大大提速,其中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也暗藏机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汽车销量下滑了,为什么它会被长安力压呢?

吉利这些年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不停的买买买,大家算过,他家一共花了多少钱吗?这些钱又花得值吗?

收购沃尔沃

时间:2010年8月3日

涉及金额:18亿美元

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是个长在地里的品牌,一点也不洋气。中国民营企业的头衔,听起来还是没有合资高大上。2009年前后,吉利生产的车型,你还能记得起来吗?我是没印象了,大概因为中国汽车发展太快、且车型没有延续。在2009年的年报上,吉利总结到,截止当年底,他们已经推出三个全新品牌,全球鹰、英伦和帝豪,旗下车型有自由舰、熊猫、金刚、EC7等等。那一年,吉利总共售出326,710辆车,营业额刚刚超过140亿,市值大概5亿美元上下。

5亿美元的吉利收购估值40亿美元的沃尔沃,简直蛇吞象本蛇。中间的谈判过程一定刀光剑影,收购案背后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和省级政府融资平台的影子。最后在2010年8月3日,吉利与福特汽车达成交易,以13亿美元现金外加2亿美元票据的支付方式,正式交割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资产(15亿美元是2010年,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口径;但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财报显示,当时的交易金额为18亿美元,这个,我也有点懵X)。

10年过去了,回头看这笔交易,吉利赚了吗?聊这个问题,大概要从有形和“无形”两个层面说起。有形资产,涉及的无非就是销量、销售额、市值,这些跟钱挂钩的。2019年,沃尔沃汽车卖了70万台车出头,是沃尔沃汽车93年来,最给力的一年。财务状况也不错,营业利润52.9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38.3亿人民币。2018年,沃尔沃汽车准备独立上市,后来因为估值、中美贸易摩擦等等原因,延期了。最近,吉利汽车跟沃尔沃汽车正在进行业务整合,据说重组业务后的新集团,市值可能超过中国A股所有汽车整车企业总和。对照当年18亿美元收购金额,在钱上,吉利不亏。

至于我说的“无形”资产,主要指藏在钱背后的东西。比如说领克这个品牌。领克是吉利汽车跟沃尔沃的合资品牌(自己跟自己合资,这操作也是。。。挺骚的。。。),01、02、03三款车,从平台到动力总成,跟沃尔沃同源。可以说不收购沃尔沃,很难有领克。而且,划重点了,在现在的吉利体系里,不仅领克在用沃尔沃的技术,挂吉利标的星越,也在用。

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时,知识产权是重点关注部分。按当时的协议,沃尔沃相关的技术只能用在沃尔沃品牌,不能用在吉利品牌。时间一长,嘿嘿。。。。。。这跟结婚接亲一个道理,当着娘家人、新娘闺蜜的面信誓旦旦,洗衣做饭带孩子,都是我来干;娶回家,大家都懂。到2017年,沃尔沃已经答应,向吉利品牌开放发动机等等技术。

我是觉得,吉利花18亿美元买沃尔沃,真的赚到了。集团旗下不仅添了豪华品牌;还成立了领克,接上沃尔沃和吉利中间的细分市场;同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搞到沃尔沃的技术。这交易,简直就是豪华大礼包啊。

收购宝腾汽车49.9%股份、路特斯51%股份

时间:2017年6月23日

涉及金额:不详,小道消息称12亿人民币

吉利对宝腾的收购,从资金总额到业界影响力,跟收购沃尔沃不是一个量级的。宝腾是马来西亚重工业社跟三菱的合资品牌,1983年成立,早期以贴标三菱车型为主,受益于马来西亚贸易保护政策,市占率一度超过70%。后来马来西亚加入东盟自贸区,降低汽车关税;跟大发合资的第二国产车又蒸蒸日上,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里,宝腾败下阵来(三菱在2004年卖光了手里的所有股份)。2016年,吉利收购的前一年,宝腾只卖了72000台车,净亏损14亿2600万林吉特(大概合人民币24亿)。

这就是吉利的收购背景,可以说宝腾要技术没技术、要收益没收益,为什么还要在资本市场把它吃下呢?

咱们中国内需很大,这点毋庸置疑。可再大,单一车企能分到200万台/年的盘子,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个数字,跟大众、丰田的全球销量相比,小巫见大巫。所以,固守在国内抢蛋糕,不如走出去把蛋糕做大。国内车企这几年一直谋求出海,吉利先从白俄罗斯建厂,再跟宝腾联姻,为的都是他们背后的市场。既然博越能用品质跟性价比在国内风生水起,在俄罗斯、在东盟,也未尝不可。

吉利的产品支撑+宝腾品牌东南亚市场的亲切感,吉利的目标,要在2027年,把宝腾做成马来西亚第一、东南亚第三(现在的东南亚市场,丰田第一、本田第二、三菱第三)。2019年,宝腾的业务是有起色的,全年销售汽车100,821台,比2018年增长55.7%;宝腾X70(就是吉利博越),全年销量26,331台,他们自己说是细分市场销量第一。我个人觉得,以吉利的资质,六七年内在东南亚超过三菱,这个目标真心不大。至于整个交易中的另一部分,路特斯,反推目的也不难,每一个汽车帝国版图里,跑车是不可取代的部分。

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涉及金额:90亿美元

时间:2018年2月24日

2017年11月,路透社曾经报道,戴姆勒驳回吉利购买其5%股份、包括关于技术共享的提议。这一招,按咱们的话,叫先礼后兵。之后的收购过程,充满资本市场的明争暗斗,光看FT的报道,各种情节已经够拍一部偶像剧了。在用了香港空壳公司、金融衍生品等等手段后,吉利神不知鬼不觉收购了戴姆勒9.6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以至于收购完成后,德国金融管理局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都要出来发声,澄清收购过程中无违规行为。

咱不是金融圈内部人士,很多弯弯绕绕说不清楚,很希望@巫师财经可以做一期节目,应该很好看。

吉利为什么要买戴姆勒的股票呢?我没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只能顺着吉利现在的动作去推测。收购完成一年之后,吉利和戴姆勒决定,各出资27亿人民币,把Smart搬到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由奔驰负责设计、吉利负责技术,共同开发下一代Smart。对吉利来说,这应该只是开始,不是最终。

这个Smart,很像是戴姆勒把无关紧要的业务丢出来,你测测我的手段、我看看你的诚意,大家先处处看。如果合作顺利,背后一定是更大的一盘棋,有生之年看到吉利跟奔驰合作推出车型,也说不定呢。就像10年前,吉利刚收购沃尔沃时,谁能猜到吉利打的是这个算盘吗?

这里还有

上面列举的,只是跟大家关系相对密切的收购案,没跟大家聊的,还有2013年,1700万美元收购英国锰铜集团资产(伦敦出租车公司),2017年,3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份(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不一样,收购沃尔沃集团的股份,看中的应该是卡车业务)。不算收购后投入的运营、研发等等开支,吉利已经花了接近150多亿美元,按照现在的汇率算,吉利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开支,超千亿人民币。

买买买背后是不是存在金融风险,这个咱不懂。但就汽车业务来说,吉利的版图已经非常可观了。乘用车,吉利/宝腾、领克、沃尔沃、依次往上(未来能不能跟奔驰弄个高于沃尔沃的品牌呢。。。);卡车——沃尔沃集团;跑车——路特斯。如果后续所有操作,都能像运营沃尔沃一样骚,再过十年,我坐在电脑前重启这个选题时,会是什么心情呢。

吉利,这是要买出一个“大众”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可以看出,长安的这一急剧上升得益于产品竞争力的明显提高。半官吉利,这两年有什么爆炸性的商品吗?没有。原来的几场大火现在势头也在下降。轿车的第一号和SUV的淄博都在明显下降。这两个产品负责吉利的销售量。如果他们不行,吉利整体产品矩阵竞争力下降,销售额下降是必然的。销售量下降有几个因素,第一工厂管理层随波逐流,被胜利迷惑,瞧不起对手。

地区价格保护不严格,大型经销商压迫小经销商,现在很多经销商亏损严重,南方地区更好一些,北方市场一直不好。本人仍然支持自主品牌的崛起。希望吉利能继续前进。还是要感谢吉利放下资本车,让老百姓买得起汽车。销售量下降有几个因素,第一工厂管理层随波逐流,被胜利迷惑,瞧不起对手。研究整天剥削经销商的方法,让经销商从仓库、罚款、神秘客人鸡蛋中挑选骨头。

地区价格保护不严格,大型经销商压迫小经销商,现在很多经销商亏损严重,南方地区更好一些,北方市场一直不好。嗯,行循环。吉利沃月是国产SUV的前三名,直到第一个月也不例外。在该车型上,销售冠军为哈佛H6,第一个月朴月以30197辆位居第三。下个月,长安CS75系列和Haver? H6改变了亚军排名,另一家合资品牌位列前三,但朴月仍以14381辆位居第四。

成绩还是可以说很好的,但是3月份的销售量排名很别扭。前三名仍然是哈佛H6、CS75系列加上资本差,而鲍威尔在胜联会公布的数据中排在前15位,预计3354年3月销量仅为5872台,只销售到第30-50位,这是非常令人心痛的成绩,宝月3月销量跌破悬崖,吉利汽车第一季度为何失去王位?普月3月销售额环比下降近60%,同比下降61%以上,下降程度确实太大。3强中的另外两台分别比前一年增加了79.5%和72.4%。也许很多人认为消费者不喜欢吉利汽车。原因是吉利对宣传“怎么做”。其实这些主张都是牵强附会,实际上导致朴月销售量下降的核心因素是车辆质量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