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2.2021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何

3.2021新能源车渗透率“越过山丘” 合资品牌“无人等候”

4.全球电动汽车销售排行榜前十名(2021年12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多少)

5.比亚迪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8%

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去哪里查到_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2021

易车原创 2021年,特斯拉以93.57万辆的年销量成绩横扫全球,但同样也是在这一年,特斯拉开启了全球大规模召回,涉及上百万辆车型,而且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发不可收拾,仅在中国就召回了六次。进入2022年召回仍在继续,春节期间我有同事就收到了特斯拉的召回短信,上周2月18日,特斯拉又发布了新的召回计划。

为何摒弃了以往割韭菜式降价模式,2021年价格一涨再涨的特斯拉反而没有把好品质关?面对涨价、减配、召回,特斯拉中国车主又该何去何从?

2021年销量横扫全球 中国销量仅次于比亚迪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注册销量650.14万辆,而特斯拉以93.57万辆的销量摘得全球销冠,是排名第二的比亚迪的1.6倍,相比2020年增长43.6万辆,增幅高达87.2%。

从销量结构来看,中国和美国是特斯拉最主要的两大市场,分别占品牌全球销量的33%、38%左右。其中在中国市场,特斯拉2021年全年交付量约32.1万辆,相较2020年全年约13.7万辆同比增长了约133%,大家以为的负面舆论造成销量下跌的现象并没有出现。

从产品结构来看,Model 3和Model Y是特斯拉两大主销车型,分别取得了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冠军和亚军。Model 3全球销量近51万辆,占到特斯拉总销量的54%,Model Y销售40万辆,占43%。回溯全年历月销售结构,Model 3的份额在走低,而Model Y销量则直线上升。

从竞争对手来看,特斯拉在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比亚迪,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约59.4万辆,就国内而言,销量无疑超过特斯拉,是国内的新能源年销冠军,但净利润却完全无法与特斯拉匹敌。

赚钱的只有特斯拉 其他都是陪跑

据比亚迪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300.55亿元,同比增长22.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亿元,同比减少31.63%。其中第一季净利润1.02亿元、第二季度3.77亿元、第三季度10.48亿元、第四季度12.63亿元。总营收增加了,但净利润却下降了,这本身就有问题。而且这里的净利润是整个公司的,单独计算新能源会更少。

而特斯拉官方发布,2021年实现营收538.23亿美元,净利润55.19亿美元,第一季度净利润4.38亿美元,第二季度净利润11.42亿美元,第三季度净利润16亿美元,第四季度23.21亿美元。

也就是说,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从销量上看,比亚迪领先,但从利润来看,特斯拉赚钱的能力遥遥领先,至少是比亚迪的10倍。而比亚迪还是国内销量最大的新能源品牌,其他的五菱依靠神车MINIEV年度销量突破40万,但利润和卖电动自行车差不多。

其余品牌较好的如小鹏、蔚来、理想、哪吒,全年交付分别为98155辆、91429辆、90491辆、69674辆,均未超过10万辆,至于净利润那都是负亿元为单位的。所以2021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依然是最大赢家,国内其他车企都还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

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斯拉反而还开启了涨价模式,2021年Model Y一年五涨,Model 3在2021年最后一天还在涨价,到2022年都涨疯了。2020年是降价割韭菜,老车主不愿意,没想到2021年改成涨价模式还能继续割韭菜,因为成理财产品了更有买的理由。

亮眼业绩背后的反思 产品问题不断召回频繁

都说福祸相依,2021年特斯拉销量狂奔的同时,也给产品品质留下了诸多隐患。2021年特斯拉仅在中国就发布了6次召回计划,涉及车辆超过50万辆,各位车主也可以自查一下自己的特斯拉车型是否在召回清单中。

2021年2月5日,特斯拉中国宣布召回生产日期在2013年9月18日至2018年2月20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车辆,共计20,428辆;召回生产日期在2016年3月12日至2018年2月16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X车辆,共计15,698辆,合计召回数量超过3.6万辆。原因是部分车辆装载有eMMC多媒体存储卡,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不同,eMMC硬件会耗尽每个存储单元的寿命周期,这种损耗情况可能会导致中央显示屏软件功能的故障,并可能间接导致倒车影像故障、除霜/除雾控制故障和外部转向灯无法点亮的故障,存在安全隐患。

2021年6月3日特斯拉中国召回734辆进口Model 3。原因是螺丝没拧紧!其中311辆前排座椅安全带的螺丝没能拧紧,在极端情况下螺丝松动会导致安全带不能正常使用;另外423辆刹车螺丝没有拧紧,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轮胎无法正常转动或轮胎承受过大压力,有安全隐患。

2021年6月26日特斯拉中国召回35,665辆进口<a class="hidden" hr

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易车原创 时光飞快,转眼间已经迈进了2022年,在过去的2021年,汽车行业发生了很多大事,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整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向好的态势,那么在过去的一年中,新能源行业究竟有哪些变化呢?

一、国内新能源汽车2021年销量或达330万辆

从2021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数据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累计超过300万辆,销量接近300万辆,全年有望达到330万辆。虽然12月的数据暂未公布,但是对比2020年的产销数据,却已经实现了翻番,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势喜人。

当然,可以看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力逐渐升级,确实已经被更多的用户所接受,开始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除了市场外,在更高层面,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政策、行业、企业等也在集中发力,未来长时间新能源汽车都将是大势所趋。

二、碳达峰为新能源车注入强心针

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公布,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针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可以通过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三方面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中,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应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三、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 换电迎来发展快车道

截止到2021年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38.5万台,同比增加55%。2021年1-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70.4万台,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198.1%。桩车增量比为 1 : 4.2,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截止到2021年11月,换电站总量达到1192座(不含重卡换电站),其中有将近一半左右来自蔚来品牌。

相比于充电,换电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比如其有着储能方面的优势,在晚上电价谷值期为电桩储能,用于为电池蓄电,以晚上的电价储能充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

其次补能速度快,省去了部分用户的充电时间,这点对于大容量电池更加明显,比如75千瓦时容量的电池需要三分钟,150千瓦时的电池同样也只需三分钟,这是直接充电所不可能做到的。

四、加码氢能源

2021年,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氢能产业被正式列入其中,成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在交通运输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产业落地的重要载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契机,一系列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8月,五部委联合启动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工作,批复同意北京、上海、广东三大示范应用城市群启动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并明确中央层面补贴的具体机制;

11月,《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与此同时,各地政策频频“加码”氢能源;

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13个省份先后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和规划,对加氢站的规划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核心产业链的布局等都进行了详细部署。

氢能源确实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在目前其也有着不小的束缚和技术瓶颈,在当下制氢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而除了制取,在运输、加注过程中也有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此外氢能源布局的不均衡,加氢站数量少也注定其只能实现点对点运输,最重要的是氢气在国家相关定位中仍被称作危险品,如不有所改变,氢能领域发展仍将面临巨大掣肘,这点需要关注。

五、新势力步入正轨 交付量日趋稳定

前不久,随着各新势力品牌12月交付量公布,年终成绩也最终出炉。12月蔚来交付新车10489辆,同比增49.7%;小鹏汽车交付量为16000台,同比增长181%;理想汽车交付14087辆,同比增130%。

全年方面,蔚来2021年共交付91429辆,同比增长109.1%,小鹏汽车全年交付量为98155台,理想汽车交付90491辆,较上年增177.4%,可以看出新势力头部三强年交付量都已向10万辆迈进。

除了“蔚小理”外,第二梯队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排第四的哪吒12月销量同样过万,今年累计交付67674辆,威马全年累计交付44157辆,零跑全年累计交付43121辆。

这样的成绩即使与传统车企相比也不并逊色,南北大众的ID.家族12月交付13787辆,截止年底交付70625辆,广汽埃安全年累计123660辆。由此看出在与传统车企无论是大众还是国内的广汽这种传统豪强的新能源业务相比,新势力们的成绩都还算可圈可点。

在放长远点说,将新势力放入全部车企之中,虽然目前各车企全年销量尚未出炉,但拿前11个月来看,蔚小理的全年交付量非常有望超过神龙汽车、东风启辰、长安林肯、广汽三菱等车企的全年销量,这也算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展示,头部新势力车企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跻身国内车企(含合资、自主)的中游行列,进步非常明显。

六、动力电池行业飞速扩张

随着新能源车占有率不断增高,与之匹配的零配件、基础设施配套领域也在飞速扩张,对于动力电池产业而言,其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中国企业们把握机遇,强势崛起,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并造就了巨无霸级企业的诞生。

毫无疑问,中国动力电池春天已经到来,不仅仅是动力电池,就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属于中国的时代或也在逐步靠近。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涌现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比克、孚能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其中更是成就了宁德时代这样全球范围内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目前,装机量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到93.9%,从全球地域格局来看,中、日、韩三国在同欧美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竞争中完胜,排名前十的企业全部来自这三个国家,中资势力已经达到了半壁江山,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有占有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都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同欧美跨国车企在燃油车核心三大件等方面的优势相比,中日韩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方面绝对领先,而在欧美车企相继宣布向电气化转型之后,未来其在核心技术领域对于中日韩的依赖度将有增无减。

七、瞄向发达市场?中国新能源车加速出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汽车商品出口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排名前十位国家依次是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德国、斯洛文尼亚、法国、澳大利亚和挪威。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述十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泰国增速更为显著 。2021年1-11月,上述十国累计出口新能源汽车38.8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78%。

可以看出在上述国家中,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挪威均属于购买力较强的发达汽车市场,而虽然由于时间等因素,统计数据还未能列出12月数据,但从各家车企发布的消息中,明年还将有更多的车型和市场涵盖其中,比亚迪在新加坡将推出元PLUS,红旗E-HS9明年将出口日本等,可以看出自主车企们正在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出现中国汽车的身影,放眼过去几十年,现阶段取得的成绩已足够让人欣喜。

近些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在大踏步发展,在汽车新四化的时代风口之下,中国汽车工业充分把握到了机遇,起步较早,国家政策方面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涌现出了很多竞争力强的企业,快速追上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靠低端走量,薄利多销打开市场的局面。

此外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还是不错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及价格、品质感高的外观内饰,想进入发达汽车市场,比原来自然会容易一些。

八、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推出

12月1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通知。与传统车险条款相比,《新能源汽车专属商业保险》的保险责任大大扩容,更适应新能源车的特点,不仅对于“自燃”,对三电系统的故障赔付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能源车险包含3大主险和13个附加险,三大主险包括车损险、三责险以及车上人员责任险,这点与常规车险一致,但在具体内容细节上增加了更多对于新能源车的保障,<font

2021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何

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是352万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万辆,约为2020年的2.6倍,2022年预计将突破500万辆。

2021新能源车渗透率“越过山丘” 合资品牌“无人等候”

近年来,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非常火爆。当然,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汽车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何?

预计未来三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将保持49%的复合增长率,到2021年销量将达到420万辆。由于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未来三年PHEV乘用车市场份额将有所提升。受补贴政策影响,2020年之前,A级及以上乘用车份额将大幅增加,2021年补贴将全面退出。由于A00级轿车性价比较高,市场将会回归。回顾2020年的数据,2021年新能源市场正在回暖,必将取得巨大成就。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从月度产销情况来看,7月份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呈现增长态势,增速逐步扩大,各月产销均创下月度新纪录,2020年12月达到月度历史新高。2020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5万辆和2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5.7%和49.5%。

最畅销的车型是什么?

五菱洪光mini官方指导价:288-388万:自从特斯拉Model3国产以来,MINI汽车月销量已经突破万元,基本正常。然而,7月上市的五菱洪光MINIEV打破常态,8月销量突破1.5万辆,9月销量突破2万辆,远超特斯拉,成为新能源销量榜的领头羊。说实话,价格低、定位准、续航够用的五菱洪光MINIEV真的很香。虽然存在没有快充系统等缺陷,但考虑到其他方面,五菱洪光MINIEV依然是一款很有吸引力的车!

以上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简要说明。自从新能源汽车兴起以来,很多人都买了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里节能环保,比燃油车好很多。对于农村来说,新能源汽车一直走价格友好的路线,几万块就能买到合适的代步车。接送孩子上班买菜非常方便。

百万购车补贴

全球电动汽车销售排行榜前十名(2021年12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多少)

又到了各种年终总结的时候,各行各业会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复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一年的工作方向进行调整,制定出相应的各种小目标,中国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在经历疫情、缺芯等挑战之后,全国乘用车2021年零售销量达到2014.6万辆,同比增长4.4%,结束三连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渗透率达到14.8%,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有明显提升,尤其是11、12月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均超过20%。可以说,新能源车销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距离20%渗透率的目标也逐步靠近。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从各品牌层面的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来看,自主品牌表现较好,合资品牌则可以用差强人意来形容,其中在12月份,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3%。

肉眼可见的是,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已经被自主品牌拉开较大距离。

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销量表现不佳

按理说,合资品牌在知名度、口碑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为什么新能源车的市场反馈就不灵了呢?这就要从产品本身来说起。

当面市面上大部分合资品牌都有“油改电”的问题,这些车型往往是把成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机械传动轴等结构换成电动机和电池,经过重新组装,作为一款新能源车投放到市场。这样的操作方式对于厂家来说,一方面可以节省研发费用、产品投放周期等,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汽车双积分”压力,何乐而不为。但弊端就是,这一类型产品没有完全发挥出电动系统的优势,续航没有优势、智能化不足等等“缺陷”,都足以令消费者嗤之以鼻。

另一个就是性价比问题,合资品牌中也有性能与配置不错的新能源车型,但售价往往比同款燃油版车型要贵2-3万元。就拿东风日产轩逸纯电版来说,其厂商指导价为23.8万元,补贴后售价为15.3万元起,比燃油版11.9万元的起售价,高出3.4万元;同样,一汽-大众探岳GTE(插电式混动、24.98万元起)比探岳燃油版(20.49万元起)起售价高出4.49万元。在不限牌城市,这样的售价基本没有吸引力。

此外,在汽车智能化越来越收到年轻消费者欢迎的时代,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人机交互等功能在自主品牌尤其是新势力中比较普遍,但在大多数合资品牌的车型上很难操作,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此类配置。

总而言之,在很大程度上合资品牌产品竞争力不足,导致了在新能源车细分市场遭遇冷落。

比亚迪新能源车市场表现引领自主品牌

在自主品牌中,比亚迪因插电混动+纯电动“双轮驱动”的技术路线以及产品布局,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表现亮眼。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车是该品牌的主要销量来源,全年销量达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其中纯电车型全年累计销售了320810辆,而插电式混动车型车型则售出272935辆。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在2021年5月19日正式下线,成为首个进入新能源汽车“百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上汽乘用车、长城、广汽埃安则紧随其后。上汽乘用车2021年新能源全年热销达16.1万辆,同比增长107%,渗透率超20%,国内稳居市场前五,全球跻身前六,全球及国内皆处于第一阵营。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去年全年累计销售136,953辆,在总体销量中占比10.7%,其中欧拉品牌12月单月销量首次突破2万辆,创历史新高;广汽埃安全年销量123660辆,同比增长119%,超额完成10万辆年度目标。

多家自主品牌超额完成新能源车销量目标,这也是自主品牌在去年12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9%的关键因素。

新势力第一梯队交付量接近突破10万辆

在造车新势力方面,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销量都超过9万辆,其中数小鹏汽车销量涨幅最大。2021年,小鹏汽车销售98155辆,同比增长275.2%;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分别销售91429辆、90491辆,同比增长109.1%、177.4%。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理想,跟小鹏、蔚来都有3款车交付相比,理想仅一台车,在12月份,其单月销量达到14087台,全年交付量在新能源SUV中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宋(含插电混和纯电动),排名在理想ONE之后的比亚迪唐的销量数据是50116辆,距离较为明显。

如果刨去Model Y和宋纯电版,将插电混动SUV作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理想ONE无疑是这个市场中表现最好的,要知道插电式混动车型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燃油车。此前也有网友列举过一个段子,只要加上足够的定语,无论哪款车都是最牛的,但是同时也要清楚的看到,如果以新能源车型归类,理想ONE与特斯拉Model Y比还有较大差距。

除蔚来、小鹏、理想,也就是俗称的造车新势力三少—“蔚小理”之外,哪吒和威马、零跑可以看作是第二梯队,这三个品牌2021年交付量在5万辆左右,月交付量也能达到5000辆以上。

写在最后:尽管合资品牌2021年新能源车市场表现不佳,但不可否认,合资车企转型新能源汽车的脚步在加快,推出了专属新能源车平台,继大众MEB平台后,奔驰推出了EVA电动汽车架构平台,现代汽车E-GMP电动全球模块化平台以及通用的Ultium奥特能纯电平台等。

其中表现较好的,比如随着大众ID系列车型的的推出,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去年12月批发量为19498辆,占据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市场46%的份额,有业内专家对此表示,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已初见成效。

在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利用技术积累、产品布局等综合因素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取得先机,但随着汽车新四化的不断加速,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后来居上,起码从市场表现上来看暂时是取得领先。不过随着合资品牌转型步伐加快,自主品牌也必须要看清未来的市场竞争趋势,提前做好产品布局。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可能会出现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势均力敌的局面,但只要有“拿得出手”的好产品,才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立于不败之地。

比亚迪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8%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报道,西班牙Canalys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0%,达到260万辆。Canalys方面称,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幅超过了全球汽车市场总体销量的增幅,后者为26%。在新能源汽车阵营,特斯拉以市占率15%继续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大众集团市占率为13%。排名第三的则是上汽通用五菱集团的11%,其后为BMW及Stellantis集团,两者市占率均为6%。

来自SNEResearch公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1月,全球EV电动汽车新车的总销量约为114万辆,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53%,2021年11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约为74万辆

令人有点遗憾的是,本次统计数据并没有把增程式电动汽车统计进去。

销量排在全球前10的车企分别为丰田、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现代、铃木、日产、起亚、宝马、梅赛德斯-奔驰。

丰田之所以排在首位,主要是其混合动力车型销量比较高,另外,铃木也基本都是以混合动力车型为主。

如果把混动车型拿掉,只保留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数据,比亚迪位列

第一,其次是特斯拉,紧随其后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宝马、奔驰和现代。

由此可见,日系车在纯电和插电式混动汽车市场,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如果只看纯电动的话,排名第一的无疑就是特斯拉,紧随其后则是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亚迪,现代、起亚的销量超过宝马、梅赛德斯和日产。

韩系车虽然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没什么建树,但是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还是非常给力的。

从销量数据看,无论是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销量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尤其是纯电动汽车BEV增长显著,销量同比增加了84%

全球汽车电动化大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这方面中国始终保持领先,从国内新能源的迅猛增长之势便可见一斑。

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达到了42.9万辆,同比增长了133%。

1-11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达到了280.7万辆,同比增长191%。

新能源汽车已经和传统燃油车形成完全不同的走势,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日益明显。

2021年11月份,欧洲11月份新车注册量继续呈现下滑趋势。

从2021年7月份开始算起,这已经是欧洲新车销量连续第5个月下滑了。

换言之,进入2021年下半年,欧洲汽车销量呈现“五连跌”趋势。

11月欧洲新车销量分析

由于受到特殊情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欧洲汽车销量整体上表现不佳。

尤其是进入2021年下半年之后,欧洲新车销量更是呈现“跌跌不休”的趋势。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欧洲新车注册量为8119台。

相比2021年同期,新车销量下滑了17%。

11月欧洲新车销量分析

据数据统计显示,这也创下了1993年以来的同月最低记录。

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在一定程度上,这显示了欧洲车市销量不景气的事实。

具体到欧洲五大主流车市来看,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4个国家的销量都呈现同比下滑趋势,仅英国车市呈现微增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德国车市新车单月销量为198258台。

与2021年同期相比,德国车市的销量下滑了31.7%。

在欧洲五大主流车市中,德国车市的销量下滑幅度最高。

11月欧洲五大主流车市销量

无独有偶,2021年11月份,意大利车市新车销量同样下滑严重。

具体而言,2021年11月份,意大利新车单月销量为104478台,同比下滑24.6%。

与之相比,2021年11月份,英国车市的新车销量呈现上涨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英国车市新车单月销量为115706台。

相比2021年同期,英国车市新车销量上涨了1.7%,呈现逆势微增趋势。

据了解,欧洲汽车销量跌跌不休,主要与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商危机导致产能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与此前相比,这一状况已经有所盖章。

而且,与10月份相比,欧洲新车11月份的销量表现有所好转。

新能源汽车逆势上涨

与行业整体呈现下滑不同的是,2021年11月份,欧洲车市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表现比较出彩,呈现逆势上涨趋势。

就拿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来说,2021年11月份,其新车销量整体下滑幅度高达32%。

但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却上涨25%,表现明显优于同期汽车市场整体表现。

无独有偶,2021年11月份额,法国、挪威、英国、瑞典、意大利等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表现也不错。

数据统计显示,这5国与德国的新能源汽车单月之和达到了16.7万台,同比上涨32%,环比上涨21%。

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2.9万辆,环比增长17.9%,同比增长131.7%。

1-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280.7万辆,同比增长190.2%。

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7.8万辆,同比增长122.3%,环比增长19.8%。

1-11月新能源车零售251.4万辆,同比增长178.3%。

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

1、特斯拉Model3

虽然特斯拉国产之后,骚操作不少,引得非议也不少。

但是这跟水果手机一样,吐槽归吐槽,香也是真香。

2、比亚迪汉EV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头部玩家,比亚迪在2021年上半年抛出了“刀片电池”这一杀手锏,比亚迪汉EV也成为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车型。

3、蔚来ES6

蔚来目前算是新势力的标杆,一般都是年轻又有钱的人买。

别看月销两千多台好像有点少,人家可以换种说法:纯电SUV销量榜冠军,而且还是连续几个月那种。

4、理想ONE

理想ONE是款增程式电动车,开到没电的时候就靠汽油来发电继续跑。

虽然号称能跑800公里续航,但纯电续航只有180公里,620公里是靠烧汽油发电的。

而800公里续航的代价是,车重2.3吨。

5、比亚迪秦EV

跟北汽新能源EU5、荣威Ei5这些自主品牌的电动车对比起来,我认为秦EV在驾驶质感上拥有自己的优势。

电动车终于在2021年迎来大爆发,2021年的全球电动车累积销量,已经比2021年总和还要高,多项市调平台的报告称,今年全球电动车销量迎来爆发期,准备2023年购车的消费者,有41%表示会选择电动车。

根据《WorldwideMonthlyBEVPHEVTracker》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已累计售出超过412万辆电动汽车,超过去年全年约290万的总和.

比亚迪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8%

 比亚迪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8%,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下,比亚迪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突破了60万辆,实现新能源车连续9年国内销量第一。比亚迪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8%。

 比亚迪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8%1

 3月29日晚间,比亚迪(002594.SZ)发布了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61.42亿元,同比增长38.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4.67亿元,同比增长44.22%。

  全年新能源销量破60万台,将拓宽高端市场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

 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下,比亚迪迎来了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突破60万台,同比增长218.30%,新能源车连续9年国内销量第一。

 其中,比亚迪汉全年销售约11.77万辆,去年8月底上市的比亚迪海豚,于12月月销破万,跻身新能源轿车零售销量排行榜单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比亚迪还推出了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等多款DM-i超级混动车型,带动DM车型全年累计销售约27.29万辆。

 威尔森数据显示,比亚迪乘用车的单车均价已突破15万元。据悉,2022年,比亚迪还将进一步拓宽高端市场,推出高端品牌,价格区间预计在50~100万元以上。未来,比亚迪汽车业务将由王朝网、海洋网、腾势及高端品牌四个版块构成。

  全产业链优势凸显,布局海外

 得益于研发上的不断加码,目前比亚迪已拥有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IGBT4.0等核心技术。在全球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手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是比亚迪的底气所在。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为106.27亿元,同比增长24.20%;研发人员数量约4.04万人,同比增加31.52%。

 电池业务方面,刀片电池加速了磷酸铁锂电池在乘用车领域的渗透。据了解,随着不断扩大开放共享,全球众多汽车品牌都在与弗迪电池洽谈合作。

 半导体业务方面,比亚迪半导体汇集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等全方位解决方案,覆盖车规级、消费电子、家电等领域,芯片产品在多个关键性技术指标上优于市场主流产品。目前,比亚迪半导体拆分上市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另外,比亚迪电子于安卓大客户的业务份额持续提升,与北美大客户的业务布局持续加强;新型智能产品板块快速铺开,智能家居、游戏硬件、无人机等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汽车智能系统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

 商用车方面,2021年全年销售破万辆。其中,新能源客车实现销售5772台,并迅速出击7米及以下小型客车市场,取得该细分领域销量第一、市占率第一的成绩。放眼全球,比亚迪斩获英国、哥伦比亚等国家大量订单,相继为日本、新西兰、德国、瑞典等国家带去纯电动出行新体验。

 与此同时,比亚迪乘用车正式布局海外市场。2021年上千台唐EV在挪威完成交付,旗舰轿车汉EV抵达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等拉美各国。

 据券商测算,2020-2030年,中美欧三大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年复合增速分别可达22.5%、36.7、19.7%,新能源汽车处于高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深耕新能源领域多年的比亚迪,有望迎来销量和业绩的持续突破。

 比亚迪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8%2

 因原材料涨价,比亚迪(002594.SZ)去年的“钱包”被压扁了。

 3月29日晚,比亚迪发布了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比亚迪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61.42亿元,同比增长38.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5亿元,同比下滑28.08%。

 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下,比亚迪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突破了60万辆,同比增长218.30%,实现新能源车连续9年国内销量第一。今年1~2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15万辆,同比增长494.28%。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攀升,与多款车型热销有关,其中包括去年推出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等多款DM-i超级混动车型。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近日在百人会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超预期,未来行业变革的速度可能更快。过去一年来,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颠覆性技术,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迎来技术、产品和市场的爆发。

 同时,他认为,也要清楚看到,行业仍面临疫情加剧、原材料价格暴涨、供应链不稳定等严峻挑战。行业越是高速发展,越要居安思危、稳中求进,坚持用技术创新解决发展难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和营业收入大涨,但是比亚迪去年净利润下滑近三成,被认为与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有关。面对诸多挑战,比亚迪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为106.27亿元,同比增长24.20%;研发人员数量约4.04万人,同比增加31.52%。

 然而,面对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快速攀升,比亚迪仅靠技术创新还难以招架,今年以来已经两次上调新能源汽车价格。今年 1月21日,比亚迪宣布新能源汽车涨价1000~7000元不等。不到两个月时间,比亚迪又于3月15日发布了价格调整的信息,宣布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官方指导价上调3000~6000元不等。

 不仅是比亚迪,特斯拉、小鹏汽车等约20家新能源车企都纷纷上调价格。新能源汽车集体调价,主要是锂、镍等核心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所需的'锂为例,锂价在2021年初价格大约为5万元/吨,而今年3月一度突破50万元/吨,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实现了十倍增长。

 不过,当前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博弈状态加剧,碳酸锂价格上涨势头出现放缓。无锡盘碳酸锂 2204 合约上周下跌 1.5%至 46.7 万元/吨,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随着碳酸锂产量的逐渐释放,市场供需关系得到缓解,预计短期碳酸锂价格将止涨维稳。

 比亚迪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8%3

 2022年3月29日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1年全年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 2021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2161.42亿元,同比增长38.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5亿元,同比下降28.0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4.67亿元,同比增长44.22%;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5元。

 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比亚迪曾在2021年中期报告里称,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集团整体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小幅增长3.4%和3.8%。2021年比亚迪产销量分别为74.75万辆和72.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06%和82.80%。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约1.6倍。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0.71万辆和56.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3%和245%,市场占有率达17.1%;公司2021年新能源补贴收入合计58.67亿元。

 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总收入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1124.89亿元,同比增长33.93%;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8.54亿元,同比增长43.99%;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1.71亿元,同比增长36.27%。三大业务占本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04%、40%和7.62%。

 研发方面,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为106.27亿元,同比增长24.2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92%。研发人员数量约4万人,同比增加31.52%。

 研发上的不断投入,使得比亚迪已拥有超安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DM-p技术平台、e平台3.0等核心技术,推出了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等多款DM-i超级混动车型。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近日在百人会论坛上表示,汽车行业仍面临疫情加剧、原材料价格暴涨、供应链不稳定等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