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云叱咤,日新月盛“风云车2023”榜单正式揭晓

2023年汽车之家_2023年汽车之家价格查询

历时近一年、两度公开征求意见后。6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正式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政策)。事实上,双积分政策自2017年9月出台后,实施近2年多来,已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据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销售106万辆,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

虽说新能源补贴的退坡,双积分政策是推动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环,但在盛行之下,双积分的弊端也随之凸显。例如,燃油汽车节能技术方面投入不足、积分交易市场供需不平衡等,而本次新规的出台又是否是一剂解决市场痛点的良药呢?

一服续命良方

按照积分新规要求,此次新规明确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据了解,比例要求的意思是,车企需要用新能源汽车的积分去弥补车企每年传统燃油车产量进口量相应的比例。

显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车企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二则是让车企适当减少燃油车的产量。可以肯定的是,更加严苛的“双积分”政策,将倒逼车企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而这,无疑为当下日益低迷的新能源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得益于国内疫情的好转以及各地方政府促消费政策的出台,4、5月乘用车市场出现明显回暖,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在低谷徘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仅为28.9万辆,同比下滑38.7%。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下滑幅度高达41.3%,累计销量仅为19.5万辆。

对此,崔东树表示:“双积分新政的出台,会有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向市场,外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提升,市场有望恢复高增长。”

不可否认,积分新规出台势必会进一步会激发车企今年下半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热情,但在加速产量之余能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仍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难题。

松绑合资车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双积分”新政不再“偏科”纯电领域,转而强调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新政指出,将对生产、供应低油耗车型的企业在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时给予核算优惠。这意味着,挣积分对于合资车企而言,已不再是难事。

其实,近年来,合资车企几乎都在发愁积分达标的问题,如果不达标,将被处罚。越是上规模的合资车企或跨国车企,压力越大。据相关机构指出,“统计2019年产量6.5万辆以上的39家企业,发现大众、通用、现代、本田、奔驰、起亚、福特等合资车企面临严重的积分缺口。”

其中,负积分排名前十的车企包括、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和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等,德、美系车企在华合资企业占据多席。

迫于压力,合资车企不得已通过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来获取正积分,部分车企甚至采取了用“克隆”的方式,来应对双积分政策,就连丰田这样的主流日系合资车企也推出过双擎E+这类政策导向下的产品。

显然,相比自主品牌,目前合资车企的新能源发展进程仍较为缓慢,且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大多以“油改电”车型为主。

而此次“双积分”新政的出台,也将对低油耗的传统能源乘用车纳入积分政策之中。如采用丰田THS、本田i-MMD技术的混合动力车型可算为低油耗乘用车。从目前来看,新规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合资车企的积分压力,从而助力合资车企平稳度过新能源“转型期”。

缓解积分乱象

此外,合资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热情不高的另一大因素是,市场出现积分供大于求、积分价格偏低的情况。而这,也是自2017年“双击分”政策实施以来,最为明显的弊端之一。

据资料显示,2018年度新能源单车平均分值达到3.9分,较预期增加了仅30%左右,进一步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供应。

此外,整个2019年我国汽车市场完成了107笔积分交易,118家企业参与其中,涉及金额达到7亿元。彼时,油耗正积分的数量是负积分的7倍之多,当前积分的交易价格仅为400~800元/分,与1000~1500元/分的预估价格相差甚远。

对此,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版“双积分政策”充分考虑了这一情况,发布实施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强制考核纳入、油耗要求进一步加严,积分市场供大于求情况将显著改善。

具体来看,新规对新能源标准车型的积分标准进行了调整。如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标准车型积分从之前的2分,下调至1.6分;纯电动乘用车标准车型积分则从之前“0.012×R+0.8”(R为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调整为现在的“0.0056×R+0.4”。同时,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积分上限也从之前的5分下调至3.4分。

不难看出,同样续航里程的纯电动乘用车的标准车型积分比之前下降了50%还多。其次,新规将纯电动车型整车综合电耗作为积分核算的重要指标,使电耗越低的纯电动车型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分值。

从此前的政策来看,无疑在鼓励车企去做长续驶里程的新能源汽车,要想纯电里程长就需要多装电池,但耗电量也随之增大,显然,这背离了新能源低碳化的发展方向。而新规的推出,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车企走出“猛堆续航赚积分”的怪圈。

总体来说,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积分下降比较明显,想要获得更多积分,车企不仅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更要在新能源车型的实际电耗层面多下功夫,这显然是新能源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或许对于部分车企来说条件有些苛刻,但是从长远来看仍是必要之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风云叱咤,日新月盛“风云车2023”榜单正式揭晓

一、2023年一季度投诉数据概述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共受理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有效投诉28,624宗(含9宗针对第三方平台投诉,5宗后装轮胎投诉),环比下降约8.8%,同比微降0.4%。据统计,本季度受理投诉共涉及193个汽车品牌旗下的1042个车系,环比减少9个品牌及2个车系。

总体来看,一季度投诉呈现如下特点:

1、2023年一季度,受部分自主和日系品牌投诉持续高企影响,总体投诉量仍保持在高位。其中2月份和3月份的投诉量双双突破万宗,创造了各自的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本季度,单纯质量问题的投诉占比持续攀升,较上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车身附件及电器依旧是投诉主体,占比再次刷新历史纪录,TOP20故障问题排名中,3/4的故障问题都来自于车身附件及电器。此外,本季度新上榜故障点数量明显增多,且部分故障点排名也较为靠前。

2、本季度中大型车投诉量环比出现大幅增长,创造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其中超六成的投诉来自于自主品牌。从投诉类型上来看,单纯质量问题占据投诉主体,故障问题多数集中在“座椅故障”、“仪表台开裂”和“影音系统故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座椅故障”和“影音系统故障”集中在自主品牌,而“仪表台开裂”则多来自日系品牌。

3、受丰田品牌部分车型投诉量持续增多影响,日系品牌的投诉量时隔五年再次突破5,000宗,较去年同期大涨74.2%,在季度投诉总量中的占比超过1/5。从投诉类型上来看,单纯质量问题投诉占比接近九成,故障问题集中在“仪表台开裂”、“部件老化”和“影音系统故障”。

二、2023年一季度投诉数据分析

1、消费者投诉人群属性分布

一季度投诉中,女性消费者占比持续回落,较2022年四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一季度,各年龄段投诉占比情况与2022年四季度相比略有变化,年轻群体的占比有所下降,36岁以上的中年群体投诉占比有明显提升。从车辆出现问题的时间段来看,购车一个月出现问题的投诉占比持续下降,较2022年四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购车3年以上投诉占比保持着上升态势,占比已超过总量的1/4。

2、季度投诉量对比分析

如图所示,2023年一季度投诉量再次出现环比回落,但降幅有所收窄,投诉量已降至近一年来的最低点。不过,从一季度的历史投诉量来看,仍处于第二位。

3、月度投诉量对比分析

从一季度各月的投诉量表现来看,除1月份外,其余两个月份的投诉量均高于2022年同期。值得一提的是,2月份的投诉量首次突破万宗,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14.9%。

4、品牌类型投诉占比分析

一季度,自主、合资和进口品牌的投诉量均较2022年四季度有所下降,其中进口品牌降幅最大,环比下降21.3%。从投诉占比情况来看,虽然合资品牌投诉量环比有所下降,但投诉占比较2022年四季度提高了2.2个百分点。

5、品牌国别投诉占比分析

本季度,日系品牌投诉量出现逆势增长,较2022年四季度上涨21.4%,投诉增量来自于部分丰田品牌车型。相比之下,其余各国别品牌的投诉量环比均有所下降,其中德系品牌降幅最大,投诉量较2022年四季度下降约23%。

6、车型属性投诉对比分析

2023年一季度,中大型车投诉量出现明显提升,环比上涨60.4%,与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车型有关。相比之下,本季度微型车和SUV车型投诉量大幅回落,较上季度分别下降62.7%和20.2%。

7、车型年款投诉对比分析

一季度,2022款车型实现反超,成为投诉量最高的车型年款,环比上涨21.6%。值得一提的是,2023款车型首次出现在季度排名中,投诉量环比出现翻倍增长。此外,2007款车型投诉量依旧保持环比增长,但涨幅进一步缩窄。

8、投诉区域分布分析

2023年一季度,投诉量最高的三个省份依旧是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但三个省份的投诉量和占比均较2022年四季度有一定下降。从排名前三的故障问题来看,“影音系统故障”和“仪表台开裂”依旧出现频率较高,三个省份都有涉及。值得注意的是,“座椅故障”首次出现在江苏省和浙江省TOP3故障问题中,投诉增量来自于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

9、投诉类型占比分析

一季度,单纯质量问题投诉量再次有所回落,但投诉占比较2022年四季度提高了3.9个百分点。同期,服务问题投诉量也出现大幅下降,达到近一年来的最低点,投诉占比减少了9.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综合问题的投诉量出现抬头,环比上涨86.7%,投诉占比提升至两位数。

10、质量问题投诉故障数占比及TOP20质量问题投诉故障点分析

在一季度质量问题投诉中,除离合器外,其余各系统问题的投诉故障数较上季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制动系统的涨幅最大,环比上涨30.5%。此外,车身附件及电器依旧是占比最高的系统问题,投诉故障数占比已接近总量的六成,达到历史最高点。

在本季度排名前20位的质量问题投诉故障点中,“影音系统故障”依旧排名首位,投诉量突破3000宗,环比上涨42.4%。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新上榜的故障点数量较上季度有所增加,且部分故障点排名靠前。其中“座椅故障”首次进榜便排名第4位,投诉量环比暴涨约2.7倍,投诉集中在部分自主品牌热销新能源车型。

11、品牌属性质量问题投诉故障数占比分析

一季度,自主、合资品牌的投诉故障数均较2022年四季度有所提升,而进口品牌的投诉故障数则出现明显下降。从占比情况来看,车身附件及电器依旧是三个品牌属性占比最高的系统问题,其中进口品牌的车身附件及电器占比已超过六成。此外,合资和进口品牌的发动机/电动机投诉故障数占比同样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合资品牌的制动系统投诉故障数环比出现明显增长,占比也提高了1.3个百分点。

12、服务问题投诉问题点占比及TOP20服务问题投诉问题点分析

2023年一季度服务类投诉问题中,销售欺诈再次占据C位,但投诉问题点占比与上季度相比略有下降,投诉问题主要体现为“与宣传不符”和“隐瞒相关信息”。此外,其他服务问题的投诉问题点环比出现翻倍增长,占比提高了7.5个百分点。

在一季度排名前20位的服务问题投诉问题点中,“与宣传不符”排名升至首位,但投诉量和占比较上季度均有所下降。本季度“系统升级问题”投诉量环比出现翻倍增长,涨幅约2.7倍,投诉依旧集中在两款丰田品牌热销SUV车型。

13、品牌属性服务问题投诉问题点占比分析

一季度,自主、进口品牌的服务问题投诉问题点环比均出现明显回落,其中自主品牌降幅最大。从占比情况来看,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的服务问题依旧集中在销售欺诈,但占比出现持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服务问题成为合资品牌的“大黑马”,不仅投诉问题点出现翻倍增长,占比也升至两位数。进口品牌本季度配件争议的投诉问题点和占比继续呈现上升态势,其中占比已接近总量的四成。反观自主品牌,服务收费投诉问题点占比有明显增长,较2022年四季度提高7.1个百分点。

14、其他问题投诉问题点占比及其他问题投诉问题点排名分析

在本季度其他问题投诉问题点排名中,“疑似设计缺陷”继续保持在第一位,投诉量环比略有增长,且占比超过总量的六成,较上季度提高5.5个百分点。

15、品牌属性其他问题投诉问题点占比分析

一季度,合资品牌其他问题投诉问题点持续增长,较2022年四季度上涨5.3%。“疑似设计缺陷”成为自主和合资品牌占比最高的投诉问题点,特别是在合资品牌中,该问题的占比已超过总量的七成。相比之下,进口品牌本季度投诉问题点仅有“疑似减配”。

16、投诉回复率分析

作为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和汽车消费者投诉信息受理平台,车质网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协调厂家与消费者之间顺利解决纠纷的通道。因此,厂家是否认真对待消费者投诉并积极给予解决,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指标。

2023年一季度投诉回复率达到100%的品牌共有81家,较上季度增加8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家。如上表所示,上榜品牌积极对待消费者诉求的态度以及重视程度值得鼓励。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质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3月17日,“风云车2023”大型消费者调研活动榜单正式揭晓。历经三年疫情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新品牌、车型、技术的涌现,但同时我们也见证了更多品牌面向未来变革所做出的积极调整。面对后疫情时代新的挑战,智能网联技术、动力电池产业以及全产业链布局调整,更将成为未来市场群雄逐鹿的重点。

正因如此,我们在“风云车2023”投票伊始便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了调整,力求展现最完整、全面的市场现状。随着新能源车型在中国汽车年产销量中的“渗透率”超过20%,我们也在本届风云车评选中首次为电动车型设立了单独的分类榜单和奖项;燃油车方面,我们将SUV调整为4个组别,更贴近细分市场分类标准,并优化了各奖项入围标准和投票体验。

在最终“风云车2023”榜单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诸多变化的体现,既有对于新技术突破的肯定,也充分反映了汽车消费意见领袖们的心声,成为引领中国市场发展的“风向标”。

“风云车2023”榜单揭晓

“风云车”活动最早始于1976年,作为拥有47年历史的跨国评选活动,最初由德国最著名的汽车杂志《auto motor und sport》发起,活动初衷是鼓励汽车消费者用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车型(Best Cars),并将投票结果汇总成“好车榜”展示给更多的消费者,为他们酝酿购车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自2001年风云车评选活动引入中国,二十二年间“风云车”与广大消费者一同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每年的风云车大型消费者调研活动也反映了汽车消费意见领袖们的心声,成为引领中国市场发展的“风向标”。

谁是“风云车2023”评选的投票者?

每年9月或10月,我们会开始发放调查问卷,让消费者投票选出自己对车型和品牌的喜好。最终,参加投票读者的反馈会汇总到德国,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统一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最终得出一系列指标性数据,成为各个国家的汽车消费“民意调查”报告,不仅能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市场的消费者意见,还是汽车消费者利用横向对比得出更加真实的车型表现的重要参考,因此ams粉丝们对汽车的评价和观点,更能客观反映出品牌与车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

本次调研针对2021年9月~2022年8月之间,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397款燃油车型量产车和116款纯电动车型。“风云车2023”针对13个车型分类,设置了23个车型奖项,包括微型车、小型车、中级车,直至跑车、敞篷车、SUV、MPV,以及首次为纯电动车型单独设置奖项。其中为了方便大家投票,我们按照车身尺寸的差别把候选车型中的 SUV 分成 4 组,分别是小型SUV、紧凑型SUV、中型SUV和中大型SUV。截止2022年11月15日投票结束,共回收有效问卷 54,679份。

除了汇总大家对车型和汽车品牌的偏好之外,从问卷调研返回的数据中我们还分析了投票者的基本样貌。

在投票者中,男性比例占到94.8%,平均年龄为35.4岁,有超过一半的投票者年龄集中在30~39岁,他们的年驾驶里程平均为1.92万公里。另外,我们也对投票者目前驾驶的车型类别和所属品牌进行了统计,其中有40%人开的都是最近三年购买的新车。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询问了大家未来几年的购车计划,未来两年内有购车计划者比例为32.2%,其中预计选购新车的比例为27.7%。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逐步提升,产业链条相对完整。我们也在本次调研中,对于纯电动车型的购买意愿和原因进行统计,反映出了消费者在现阶段对于纯电动车型优势与劣势的不同看法。

群雄争霸,“风云车2023”榜单揭晓

在汇聚了54,679位投票者意见的统计结果之后,最终有23款车型获得了“风云车2022”奖项。

广汽本田飞度以20.4%的得票率获得“最佳小型车”奖项,连续数年赢得最多消费者的认可,历史获奖次数更是远超同级别车型,始终是消费者心目中的最佳选择;东风本田思域以10.3%的得票率获得“最佳准中级轿车”奖项,展现出自身强大实力的同时,更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用车需求,最终赢得市场认可。

BMW 3系获得了“最佳中级轿车”奖项,去年它就是这个奖项的获得者,今年继续赢得认可彰显其自身独特价值;奥迪A6L也蝉联“最佳行政级轿车”奖项,延续在同级别车型对比中,消费者对于奥迪品牌的口碑认可;同样,梅赛德斯-奔驰S级也蝉联“最佳豪华级轿车”奖项,以全面的豪华表现,再度定义豪华级轿车的至臻标准。

梅赛德斯-AMG GT以10.2%的得票率获得“最佳跑车”奖项,以更具动感的澎湃性能,让速度成为信仰;法拉利F8 Spider作为“跃马”的革新力作,凭借着人车合一的极致驾控体验,将“最佳敞篷车”奖项收入其中。

SUV车型方面,奥迪Q3与东风本田CR-V分别获得“最佳小型SUV”“最佳紧凑型SUV”奖项。其中,奥迪Q3作为一款主打年轻市场的潮流SUV座驾,以15.9%投票率的明显优势取胜,展现出其非常均衡的产品实力;而东风本田CR-V自推出以来便持续高人气表现,作为“城市SUV市场开拓者”始终扮演着其细分市场的“常青树”,并以全面表现赢得更多家庭用户的认可。BMW X3以8.8%的投票率,在竞争激烈的中型SUV市场中脱颖而出,优秀的驾驶性能绝对是它的“杀手锏”。当然,我们还要恭喜坦克500喜提“最佳中大型SUV”的奖项,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在这个级别上的突破。

广汽传祺M8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优势,力压本田奥德赛、别克GL8赢得“最佳国产多功能厢型车”的奖项,随着越来越多MPV车型的涌现,它的表现绝对可以算是其细分市场中的务实、实用之选,而作为“后来者”更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在“风云车2023”新增的新能源车型评选中,五菱宏光MINIEV凭借超四成的投票率,以压倒性的优势荣获“最佳新能源微型车”奖项,如同其销量一样“遥遥领先”。而在竞争激烈的“最佳新能源小型车”中,欧拉好猫GT凭借其个性的设计赢得了25%消费者的青睐。

比亚迪秦PLUS EV与特斯拉Model 3分别获得“最佳新能源准中级轿车”“最佳新能源中级轿车”算是实至名归,毕竟这两款车型在同级市场都有着很强竞争力,赢得消费者认可也是在预料之中。而获得“最佳新能源行政级轿车”的梅赛德斯-EQ EQE与“最佳新能源豪华级轿车”的保时捷Taycan,则展现出传统豪华品牌在更豪华市场定位中的领先优势。

smart精灵#1以22.7%得票率获得“最佳新能源小型SUV”奖项,表面消费者对于颜值和实力还是十分认可,相较同级别车型它在智能互联方面也有着更强表现。作为奥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市场对于品牌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奥迪Q4 e-tron获得“最佳新能源紧凑型SUV”奖项,则是对品牌加速电气化转型的认可。特斯拉的两款车型,Model Y和Model X分别获得“最佳新能源中型SUV”“最佳新能源中大型SUV”奖项,是对品牌以互联网思维,加速整个汽车产业变革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认可。

而在话题度颇高的MPV市场中,岚图梦想家以29.9%的投票率赢得“最佳新能源MPV”奖项。要知道,电动化变革让MPV迎来了一个新机遇,我们也看到更多品牌都将MPV市场看作新的“突破点”,全新的竞争格局更让这个细分市场显得热闹非凡。

13项指标维度考量,“风云车2023”品牌大奖

在“风云车2023”品牌大奖中,梅赛德斯-奔驰获得了“制造品质好”和“技术先进”两项品牌大奖;BMW获得“客户服务好”“制造的车价有所值”和“我喜欢这个品牌”三项品牌大奖;奥迪获得“广告营销做得好”品牌大奖;保时捷获得“造型风格美”“运动感强”和“赛车成绩佳”三项品牌大奖;比亚迪获得“环保性高”品牌大奖;沃尔沃获得“安全标准高”品牌大奖;丰田获得“转卖价值高”品牌大奖;本田获得“可靠性高”品牌大奖。

除了车型和品牌之外,去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几个特别的亮点。

smart——风云车年度潮流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ms车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