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能源汽车展会时间_安徽新能源汽车展
1.错失蔚来后,亦庄没有再失去小米 | 汽车产经
2.江淮的未来,不在合资,而在自主
未来3~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10个重点趋势
1.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
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
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
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
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目前,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10%,即汽车增量中电动化的比
例超过10%,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30%。美国、欧洲等的渗透
率也在增长,特别是北欧,挪威电动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已接近
100%。当然,各国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不一样,如中国以纯电为
主,欧洲以插电为主,日本则以弱混为主。
2. 中国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领跑地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
突破500万辆;2025年将达到至少700万辆,乐观估计为900万
~1000万辆。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也就几年时间,这个发展
速度创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最。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保有量、
增速以及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在过去难以想象。以动力电池为例,
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池装机量将达到600GWh。
3 中小城市与农村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过去,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往往选择燃油车。进入
电动化高速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很有可能是新能源车。
因此,未来3~5年,继大型城市之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将成
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点,并成为市场增量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碳减排、改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机动化出行发挥巨大作用。
4 中国电动汽车真正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2021年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分水岭。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
2022年财政补贴将全部退出,所有车企将处于同一政策起跑线,
竞争会更加激烈。补贴退出后,新上市的车型也会扎堆出现,特
别是外资品牌车型。2022~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
入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
与过去10多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特点不同,未来市场竞争将
进入真正的大浪淘沙阶段。过去靠补贴成长起来、缺乏竞争力的
产能和品牌,在这个阶段会面临极大挑战,一些产能会加速退出,
一些品牌会销声匿迹。
5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式合二为一
过去10年,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是电动化。下一阶段
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普及
要靠智能化来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
点,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竞争焦点。反过来看,
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地嵌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化
技术的最佳载体是电动化平台。因此,在电动化基础
上会加速智能化,“两化”在汽车上将正式合体。
6 能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实现实质性协同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能源侧变革将让电动汽车
用上可再生能源,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新能源
汽车可通过接入电网实现车网互动。风电、光伏、储
能、电动汽车加智能电网这一理想模型会提前实现。
未来3~5年,技术和政策会进一步支撑电动汽车的绿
色化,从小范围试点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的轨道,能
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将实现实质性协同。
7.供应链成为汽车企业的发展瓶颈和重要竞争力
低碳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全球碳中和愿
景下,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都高度关注供应链的变革,供
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
的问题。大型汽车企业碳中和的时间表大多定于2035年或
2040年前,届时将实现产业全链条的净零排放。这意味着,
不仅是整车制造环节,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
都要实现净零排放。
智能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二个挑战,特别是芯片。2021
年,全球汽车产业因芯片供应短缺减产约1000万辆,中国平
均减产20%。
供应链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要迈过的一道关键门槛。
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企业除了受自身战略影响,还会受到国际
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疫情、大国贸易纠纷、技术竞争、
海运等,都会影响汽车产业供应链的格局变化。
8.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节奏会明显加快
汽车产品全栈式电动化大幕拉开
市场的爆发会激发新一轮汽车技术创新浪潮。过去,困
扰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补贴退出后,
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竞争的核心要素。如今,
技术的进步使新能源汽车基本具备与同级燃油车竞争的
经济优势,真正迎来行业期待的拐点。
由于经济性优势,高端品牌电动化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蔚来汽车已进入同价位宝马、奔驰的市场。在A0级市
场,尤其是5万元以下的电动汽车市场,电动汽车的性
价比也超过了燃油车。得益于技术,特别是电池技术的
进步,“最便宜的车”和“最贵的车”这两端电动化优
势已经非常明显。未来几年,行业竞争的重点将集中在
20万元左右的“中间”市场,并逐渐形成新的优势。
9.电动化带动商业模式快速创新
新能源汽车进入真正的市场化阶段后,将带动大量商
业模式快速创新,例如光储充一体化模式、换电模式、
电池银行模式等。
10.基础设施配套逐步补齐并衍生三网融
合新业态
燃油车时代的基础设施只有加油站、加气站,汽车电
动化的发展将使未来能源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变化。充
电、换电、快充、慢充、电池的移动补电、加氢等,
将构成融合的基础设施。这将是未来电动化发展的重
大亮点,也是行业投资的热点。
错失蔚来后,亦庄没有再失去小米 | 汽车产经
新能源汽车
市场的趋势和发展
新能源汽车(NEVs,NewEnergyVehicles)是指使用电动机、混合动力系统或其他替代传统内燃机的能源形式的汽车。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能源安全的关注以及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以下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发展趋势:
1.电动化技术不断发展:
随着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高,充电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同时,电动汽车的电动机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提高了动力性能和驾驶体验,进一步推动了电动化技术的发展。
2.新能源汽车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纯电动汽车外,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不同的能源形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在不同的用途和应用场景中发挥优势。
3.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
自动驾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处理器和算法,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提高行车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
4.能源管理和智能充电:
新能源汽车在能源管理和充电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驾驶习惯、路况和电网状况,优化能源的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智能充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可以实现高效、便捷的充电体验。
5.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也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密切相关。对环保政策的支持和对传统内燃机车辆的限制,以及用户对低碳、环保的消费需求,都促使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和创新,推动了清洁能源的使用。
6.产业链整合和合作: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仅涵盖了传统汽车制造、零部件制造,还包括了电池生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管理等领域。
7.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激烈,不仅有传统汽车制造商,还有新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涌入市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8.政策支持和监管逐步完善:
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会提供购车补贴、免费停车、减免通行费等优惠政策,同时也会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监管,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9.用户需求的多样化:
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样化。从家用到商用、从城市到乡村,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会更加细分化,包括不同价格、车型、功能和服务等方面。汽车制造商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差异化产品研发和市场定位,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10.绿色能源的普及和应用:
新能源汽车需要依赖清洁的能源进行充电或者驱动燃料电池,因此绿色能源的普及和应用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将有助于提供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总的来说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包括电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形式的多样化、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能源管理和智能充电技术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产业链整合和合作、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政策支持和监管逐步完善、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绿色能源普及和应用。这些趋势将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加可持续、智能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江淮的未来,不在合资,而在自主
撰文 | 黄持
编辑 | 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看着蔚来一路走高的股价,北京经开区的内心或许稍有了一点安慰。
在9月初小米汽车完成了登记住所位于亦庄的工商注册后,11月27日,小米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正式落户北京经开区,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以及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两期产能各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下线量产。
尽管在雷军的心中,可能对武汉有着更深的情感,但在错失蔚来、极星中国总部再无进展后,亦庄终于在小米争夺战里笑到了最后。毕竟,在小米宣布造车的消息后,小米汽车的落地选址就成了众多城市争抢的蛋糕。
其实地方争抢汽车产业链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即便最近几年,一些项目的大干快上最后落下了一地鸡毛,但大多数时候,整车基地的落地就意味着庞大配套产业链的引入、众多就业机会的解决以及丰厚的税收回报。
亦庄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有着北京要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不然也不会在当年向蔚来伸出橄榄枝。只是那个时间点上,也许是蔚来的命悬一线让亦庄没敢最终投下赌注。
但两年过后,和蔚来市值一起一飞冲天的,是整个智能汽车的新赛道,而拿下小米,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事实上,对于北京和亦庄来说,在传统时代里与长春、上海这样的“汽车城”相比尚存差距,但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到来,格局或许将有新的变化。
小米与亦庄的天时地利人和
北京亦庄发布的新闻通稿中有这样几句表述:
“《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加速经开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助力北京打造成为世界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北京经开区将举全区之力,在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的积极推进下,为小米汽车项目做好保障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协同联动构建产业生态,积极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亦庄与小米,相互成就。
北京经开区是北京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高地,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是区内4大主导产业之首,今年前三季度经开区汽车产业已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围绕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布局了包括埃孚、德尔福、海纳川等数十家配套企业。
戴姆勒全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不久前在亦庄启用
同时,北京市在今年年初先后发布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首批产业政策》、《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对新能源和高端汽车产业提出了明确的支持。
在汽车产业之外,经开区另3大主导产业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具体到通讯、显示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信息安全等领域,同样都与未来智能汽车发展所需的新兴产业密切相关。
此外,经开区还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这样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从产业环境到政策扶持都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构建环境支持。
小马智行和百度目前已在经开区部署自动驾驶车辆150余辆,并且在全国率先开启Robotaxi商业化运营试点。
所有这一切,都为小米汽车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小米汽车的落地,也可以带动经开区在芯片、计算平台、控制系统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而为了得到小米汽车,经开区也给出了以“全区之力”支持的承诺。
其实早在去年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在亦庄投产时,项目负责人就曾提到:“多亏北京经开区在项目开工建设全流程及时提供帮扶,促进了产业园顺利投产。”
而经开区在介绍其全流程服务促进重大项目的“七促”机制时也表示:“当小米公司有意向到经开区投资兴业时,经开区负责产业发展运行调度的部门指派骨干力量担任‘项目服务管家’,每周以电话、微信或座谈的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协调多部门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
这样的服务体验,有理由相信会在小米汽车项目上延续。
新汽车城的机遇
围绕小米汽车落地的纷纷扰扰背后,看似雷军走遍了众多车企和地方,但其实最可能的选项,也不过是北京与武汉,前者是小米深耕多年的城市,而后者所处的湖北是雷军的故乡。
两个城市,也代表着新兴力量和传统汽车城的一个缩影,以及新兴力量在这场新的竞争中的优势所在。
当互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与汽车越来越深度融合时,行业前沿所最需要的或许已不再是生产制造本身,而是科技创新与数字化产业。需求的变化,也让汽车城的版图有了改变的机会。
北京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互联网、科技创新的引领城市。
比如在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统计数据,但从程序员常用的Github网站统计的程序员所处城市分布可以发现,北京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在全球也进入前三。
而自动驾驶领域同样是一个缩影,从小马智行的楼教主到Momenta的曹旭东,还有地平线联合创始人黄畅、文远知行CTO李岩……几乎所有头部企业都带着清华大学校友的烙印。
也许过去清华、北理工的车辆工程专业在国内同样属于顶尖,但毕竟最核心的制造基地并不在北京。而到了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北京大概就是“产学研”的贯通之地。
当然,北京在汽车领域本身也有着储备,北汽集团深耕多年,建立了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同时还有戴姆勒、宝马、奥迪这样的跨国车企在北京布局研发中心,这同样为北京可以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竞争,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类似的城市则是合肥。
当初投资蔚来不仅获得了资本上的丰厚回报,也一举奠定了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随后合肥又引入大众汽车集团增持,成立大众安徽,建立新能源车研发生产基地。
押宝蔚来成为安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最成功的投资
过去很长时间里,安徽寄希望于建立“大安汽”的愿望一直未能达成,安徽也一直都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最核心区域,但工业基础和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布局,让合肥可以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聚焦之地。而在2020年,依靠蔚来的快速增长,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国的7.7%,整体汽车产量也重回百万。
而在今年安徽省印发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2021-2023年)》中提到,要打造3到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支持合肥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如果说要成为北京、合肥还需要一些积淀,那么随着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给了更多“小地方”破局的机会。比如湖南衡阳牵手蘑菇车联,正在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自动驾驶公共服务车队;比如无锡在V2X领域布局,吸引了奥迪、华为等企业在此进行车路协调自动驾驶测试。
写在最后
Auto X创始人肖建雄曾在访中对汽车产经表示:“我们今年要新增1000个工程师,但人才很难找,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研发中心开到他家门口,在人才聚集的北上广深,统统都开研发中心。”
这也代表了智能汽车时代,产业布局的走向与趋势。
而以亦庄为代表的区域,之所以能够留住像小米这样的“明星企业”,相信小米所看重的,也更多是新产业的布局,而非传统制造本身。或许,这也是让雷军忍心舍弃对武汉的情感,而留在北京的理性。
当然了,从当年放弃蔚来到如今留住小米,态度的变化也从侧面说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汽车行业变革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2020年11月24日,江淮汽车接到大众中国投资的通知,根据大众中国投资于2020年6月11日与安徽省国资委和江汽控股签署的《关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资协议》,以及于2020年6月11日与江淮股份和江淮大众签署的《关于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投资协议》,大众中国投资已在相关国家就该项目取得了反垄断审查部门的批准。
当交易完成后,大众中国投资将与安徽省国资委以50:50的比例共同持有江汽控股;
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投资也将进行股比调整,增资结束后,大众中国投资将持有江淮大众75%股权;
江淮大众将引进大众集团的品牌产品。
江淮不得不吃的“合资饭”
随着中国放宽了合资股比限制,强势外资为了更多利益与话语权,开始试图占据较大股比,江淮与大众的合资也是如此。
在此问题的讨论上,大家更多关注大众这种顶级车企在华电动化战略的部署,或探讨其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但从江淮的角度来说,此次合资是否会让江淮乘用车沦为附庸?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偏甚至有点偏哲学——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你是否还能坚守道德?
换到江淮身上就是,当存活受到威胁,还要不要谈主导权?
辽宁的华晨、福建的东南、湖北的神龙...?...这些曾经有过光辉岁月的车企正遭遇着相似的低迷,最严重的华晨甚至已走到了破产重整的境地。
今时不同往日,中国汽车市场已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再加上新能源时代呼啸而至、5G与智能网联的汹涌冲击、90后截然不同的消费观改变了消费市场,传统车企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马太效应之下,市场正在无情洗牌。
江淮有着同样的烦恼和迷茫,就其2020年1-10月销量数据来看,主要业务集中在商用车领域,而乘用车版块SUV销量同比下降15.48%,MPV销量同比下降15.34%,唯一上涨的轿车也仅同比上涨了3.28%。
江淮汽车想要谋求长远的发展,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乘用车。但在自主蓬勃发展的当下,想要靠自己杀出重围太难。于是江淮先是做了蔚来的代工厂,然后端起了大众的这碗“合资饭”。
其实,情况也没那么惨。我国汽车产业早已不是最初引进合资时,彼时中国造车技术匮乏,只能以市场为代价换取发展契机。
而如今合资研发新能源汽车,离不开江淮的传统动力汽车技术和完整工厂,双方合作,便能形成更强的生产体系。
江淮多年积累也将有用武之地,并能在合作中学习到更多的先进技术。
占据总股比的25%固然不算多,但总好过一无所有的“0”。
江淮大众“剑指”电动化
目前来看,中国的种种现状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
1.中国当下有较大的政策优势,已率先形成规模市场,并在产业链上形成了技术快速迭代的进步态势,为新能源汽车的“生”提供了土壤;
2.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管控愈发严格,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宏观导向的中意对象,为新能源汽车的“产”刺激了氛围;
3.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市场,且由于政策助推、智能网联和5G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较高、充电站等基建较为全面,种种原因为新能源汽车的“销”构建了环境。
按当下趋势,中国将继续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让汽车产业由大到强。
江淮大众便是盯上了这块“热土”,据公告显示,江淮大众将致力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大众集团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4-5个大众纯电动品牌产品。
大众品牌力强,传统燃油车也销量极佳,南北大众长期高踞销量榜单第一、第二,但想在中国发展新能源,却缺少足够的基建,如果从头做起开始建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为了快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可谓耗资巨大,花10亿欧元拿下江淮汽车控股50%的股份,花11亿欧元拿下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26%的股份,再加之已在江淮大众增资至75%,从最基础的动力电池到造车工厂,大众凭借“钞能力”快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而江淮在新能源行业已有了十余年的研发经验,九代技术,四代产品。但就整个大环境来说,江淮上斗不过已见成绩的比亚迪、广汽新能源等传统巨头,下斗不过黑马崛起的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江淮没有较大产品优势,它急需更强的技术来引领发展。
江淮与大众的合资,是默契的一拍即合,也是强者的双剑合璧。
中金证券指出,江淮大众有望成为大众高性价比新能源造车中心。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海兹曼此前表示:“大众和江淮合作廉价电动车,不会与一汽和上汽产品产生竞争”。
综上所述,大众需要借助江淮来缩短其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时间,且不能与南北大众产生竞争;而江淮需要大众来拯救它在中国传统车企中平庸的局面。
结语
对于江淮的未来,贾新光老师表示:江淮要避免步华晨的后尘。
华晨破产,是由于自主品牌不赚钱,靠合资企业的利润分成来补,合资企业股比调整之后,大窟窿就补不上了。
利用合资发展自主品牌,不是错误。华晨的错误是没有自主技术,产品没有竞争力,不得不靠低价竞争市场,做的是亏本的买卖,难以为继。
江淮的未来,不在合资,而在自主。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负盈亏,才能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