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福迪是哪里生产的_广东福迪汽车厂还在生产车吗
1.福迪汽车被小鹏收购福迪车主怎么处理
2.福迪榄福停产了吗?
3.小鹏汽车收购福迪汽车,为获得生产资质扫清障碍
4.小鹏收购广东福迪获得资质
5.收购资质的成功转换:小鹏P7迈入“自产时代”
近日,网上曝出小鹏汽车低调收购广东福迪汽车的新闻,而在相关网站查询后也证实了这一消息,福迪汽车股东方已变更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福迪汽车原董事长、法人叶青等均已退出,由小鹏汽车总裁夏珩担任福迪汽车执行董事。
来源:天眼查
其实,近年来不乏造车新势力收购三四线传统自主车企的事情发生,如理想收购力帆、威马收购黄海、拜腾收购华利、博郡收购夏利等。虽然收购本身和作为收购方的造车新势力受到的关注度颇高,但作为被收购方的某些三四线车企知名度却较低,那么国内的很多三四线车企到底什么来头?它们对新势力来说有什么利用价值呢?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爆发让一系列自主汽车品牌涌现。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自主品牌都能在市场经济的残酷规律下最终活下来,这里我就选两类典型案例说说。
一类是偏安一隅,缺乏技术和新车研发实力,主要做单一产品或代工产品的小厂:
福迪探索者6(已停售)
例如开头提到的福迪汽车,它成立于1988年,主要生产10万内的低端皮卡和硬派SUV,并为国内其它自主车企提供零部件。代表产品为雄狮系列皮卡与在皮卡底盘上打造的探索者系列SUV,但销量一直不温不火,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南三四线城市和农村。
福迪雄狮F22?指导价:7.78-15.18万
由于本身体量就偏小,加上偏安一隅,又缺乏核心技术和新车研发能力,无法推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因此只能继续生产老旧的皮卡底盘产品,销量日渐萎靡,愈发边缘化,被市场淘汰实属必然。而被小鹏收购,对福迪来说也算是甚好的结局了,至少没有破产清算或赔到一分钱不剩。
另一类是赚到第一桶金后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进而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厂:
例如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汽夏利,靠引进日本和丰田的技术生产轿车,曾是国内入门小型轿车领域的老大,家喻户晓,跑遍我国大江南北,也曾是中国路面最常见的车型之一。
夏利N5(已停售)
不过,夏利却故步自封,没有将从市场赚到的资金投入到可供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技术研发中去。进入21世纪还继续生产既有旧车型或是丰田淘汰的老车,既没看到国内消费趋势推出SUV,又没有产品力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轿车,加上产品线单一,最终只能被市场抛弃。曾经的自主老大哥,被收购也是咎由自取。
而对那些尚未被收购或尚未倒下的三四线自主车企来说,碰上如今车市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日渐饱和,增速日渐放缓的情况,处境也不容乐观,这里我也分类说明。
一类是靠着合资公司奶,而本身自主品牌处境堪忧的车企:
中华骏捷(已停售)
典型案例就是华晨中华汽车。在2005-2010年左右,华晨汽车可谓关注度最高的自主车企之一,靠着尊驰和骏捷两款在同级中产品力还算不错的热销车,曾一度跻身一线自主车企的地位,甚至还推出过酷宝轿跑和骏捷旅行车这样在当年理念大胆前卫的产品,车型还远销欧洲。
中华酷宝(已停售)
不过,或许是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带来的高利润就足以养活自身,华晨在与宝马合资后就逐渐丧失了继续向上发展的动力,有看点的新车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宝马引擎等为噱头,但实际产品力并不突出的车型,并逐渐被长城、比亚迪等后发车企超越,沦为如今的三线自主。
中华V7?指导价:10.87-15.99万
而如今,国家政策已经放开了合资车企的股比限制,宝马依靠更强的实力和更大的贡献度,得以大幅增持华晨宝马的股份,而基本没有贡献的华晨,在合资公司的话语权和分到的利润只会大幅缩水。潮水褪去后,将会看到谁在裸泳。不是我悲观,华晨即使现在醒悟也太迟了,如此大环境,翻身的机会很小。
还有一类是只能依靠山寨红利割韭菜的车企:
众泰SR9(已停售)
典型案例有我们很熟悉的众泰、君马,以及看名字就很玄学的川汽野马等三四线品牌。
君马MEET?3?指导价:7.99-11.89万
这类车企与开头提到的福迪很相似,通常体量有限,但它们又比福迪聪明,能通过山寨外国品牌著名车型的外观内饰设计来割一波韭菜和市场红利,因此销量和知名度还是要比福迪高得多。
野马斯派卡?指导价:5.98-7.58万
可是,这些企业又犯了和夏利一样的错误,赚到第一桶金后却不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若说夏利生产老车不回头,它们就是山寨一条路走到底不回头,其它方面几乎没啥卖点,质量可靠性也不咋滴,等到消费者对山寨车厌倦了,它们也就自然失去了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某种方式出局只是时间问题。
既然这些三四线车企处境这么艰难,那一票造车新势力为何还乐此不疲进行收购呢?
首先,这些三四线车企相比新势力而言成立早、规模大,就算混得再差,也有既有的厂房和配套生产设施。而新势力多处于轻资产状态,除少数如小鹏拥有自建厂房外,其余多数没有自己的厂房,需要找别的传统汽车企业代工生产,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还会受代工方掣肘。而收购三四线车企后,生产线改建的成本比新建工厂低得多,而且能自由支配产能,不再寄人篱下。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些被收购的传统三四线车企拥有造车资质,而新势力想靠自身获得造车资质是很难的,而收购一个有造车资质的车企就是最简单、快速且成本最低的方式。有了“准生证”,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真正的造车企业,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流用于企业后续发展。
提到资金流,就得说下这个事儿。新势力多数都还处于亏损期,比起每年上百亿人民币的亏损,这点付出几亿人民币甚至1元象征性的收购,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何况新势力们每年还会放出几百亿级别人民币的融资,参加的水鱼还不在少数,获得收购资金根本不是问题。
总而言之,一批三四线自主车企倒下和被收购,都可归咎于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没有对实打实的车型产品力和技术给予充分重视,要么尽玩些虚的噱头,要么就想着吃老本过一辈子,进而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这也是小编我文中反复说到的一句话。
至于那些作为收购方的新势力,其实也不只是为了获得造车资质和扩充产能,正如文中所说,架构相对完整和大规模的企业才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信心、吸引用户的关注和下单购买,因此新势力们收购三四线车企的目的还在于吸引融资,提升知名度、销量、利润,好尽快转亏为盈,把生意进一步做大。
再把话说难听点,即便无法转亏为盈,要是某天连新势力自己也撑不下去,需要别人来收购了,那更完备的企业架构也可以卖出一个不错的好价钱,创始人不至于亏得渣也不剩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福迪汽车被小鹏收购福迪车主怎么处理
“四化”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电动化是其中的重要一项,也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加快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在各大车企公布的未来发展战略中,电动化基本都是重头戏,除此之外,一批造车新势力也横空出世,在国外,最知名,销量最好的非特斯拉莫属,而在国内也有一些颇具实力的车企。
虽然我们看到了这些新势力表面上的风光,但他们的发展道路其实困难重重,要面临融资、资质等一堆难题,要想造新能源汽车,就得拿到生产自主,据了解,截至2019年,发改委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发出了18张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还有将近200家车企在排队候审,其中以造车新势力居多,可见想要拿到“资质”有多难,因此不少车企转而用代工生产。
小鹏100%控股福迪,“双资质”阵营添新成员
除了蔚来这类选择代工生产的新能源车企,还有一些车企仍然选择拿“双资质”,比如利用收购拥有“双资质”的传统车企,比如理想汽车就出资6.5亿元收购了重庆力帆汽车公司100%的股权,威马汽车则斥资11.8亿收购大连黄海汽车,雷丁汽车以14.5亿元入主野马汽车,拜腾则花费1元收购了一汽华利,但同时要承担8.5亿元的债务。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讲,拿到双资质就如同拿到了“准生证”,最近又有一家造车新势力拿到了“准生证”。原来,小鹏汽车收购了广东福迪汽车,意味着小鹏成为了“双资质”阵营的新成员,终于可以自己造车。
福迪1600万“卖身”,小鹏捡了大便宜
福迪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讲可能比较陌生,其实也算得上是国内的老牌车企,成立于1988年,拥有年生产30万台车身、首期5万辆整车的生产线,主要从事皮卡和SUV车型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也算得上一家较大的车企,最终却以1600万“卖身”,让人唏嘘,比起其他收购案例,小鹏可以说是捡了大便宜。
而小鹏汽车不用多说,是国内知名度最高、最具实力的新能源车企,目前通过与海马汽车“联姻”,进行代工生产,作为代工厂家,海马拥有成熟的供应链管控经验和生产经验,能让小鹏更快上手车辆生产,不过收购资质则能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让生产和售后更好的衔接到一起,因此小鹏收购福迪拿到资质是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上了一道双保险。
拿到双资质虽然是好事,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拥有双资质意味着为加重资产压力,资金和设备维护成本、营运成本都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这就需要高销量的匹配,2019年全年,小鹏汽车累计销量达15895辆,而国内排名第一的比亚迪超过了20万辆,比亚迪在售新能源车型(包括插混)共有15款,平均每款车型年销超过了13000台,而小鹏目前在售的仅有G3一款车型,这样看来,小鹏未来表现是值得期待的。
小鹏P7续航超700,新车未来或在广东投产
小鹏最近可以说是大动作频频,旗下第二款也是首款轿车车型小鹏P7即将上市,新车将丰富小鹏产品序列,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根据工信部消息,小鹏P7定位中型车,车身尺寸比特斯拉Model?3还会大上一圈,不过这并非P7的核心卖点,最关键的是超过700km的续航里程,而目前国内平均水平也不过400km左右,以长续航著称的特斯拉Model?S也不过660km,小鹏P7的上市对于整个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纯电动汽车正式进入了“700km”时代。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拿到福迪汽车生产资质后,小鹏汽车很有可能在其广东肇庆工厂生产小鹏P7,该工厂投资达40亿,年产能约有10万辆,这也意味国内造车新势力离赶上特斯拉又进了一步,不过差距仍然不小。单从生产方面来讲,特斯拉不仅在美国建有工厂,去年上海工厂也正式投入生产,国产版车型也已交付,以更低的价格打入国内市场,这对于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而言,会是产生不小的压力。
写在最后:
虽说已经宣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继续,但彻底推出是迟早会发生的事,届时造车新造势力需要凭借自身实力来吸引消费者,而自建工厂和生产资质是壮大自身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小鹏收购福迪是明智之举,也意味着距离成为“中国特斯拉”又进了一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福迪榄福停产了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小鹏汽车旗下公司)已完成对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的股权收购。
据了解,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整车生产历史可追溯到1988年,拥有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生产线,可实现年生产30万台车身、5万辆整车,福迪汽车的产品以整车和车身、零配件为主,目前已与福田汽车、东风汽车、长城汽车、丹东黄海汽车、长丰扬子汽车等国内整车生产厂家形成长期车身零部件配套合作关系。
此外,相应产品已出口到中东、东南亚、西亚、非洲、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即将上市的小鹏汽车旗下第二款车型小鹏P7将在肇庆基地投产,此次收购福迪汽车,正好使生产资质的问题得以解决。
小鹏汽车收购福迪汽车,为获得生产资质扫清障碍
停产了。
福迪揽福停产原因主要就是车辆保有量太低,这款车型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
揽福是福迪汽车新一代战略车型,是福迪为进军国产中高端SUV的全力之作。该车将在福迪佛山生产基地的新自动生产线上生产。该生产线大量使用德、日机器人生产,工艺水平高,品质保障强,揽福将是该生产线第一款量产车型。
小鹏收购广东福迪获得资质
日前,小编获悉,小鹏汽车已经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由此满足了获得生产资质的必要条件之一。真正获得资质还需向各相关部门提交各类材料,并等待审批。
天眼查信息显示,3月19日,福迪汽车的股东方已变更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而后者则是小鹏汽车旗下子公司。
股东备案信息显示,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股东信息也已经变更,原董事长叶青、原董事陈岩、沈振强均退出,小鹏汽车总裁夏珩担任福迪汽车执行董事,小鹏汽车副总裁何涛担任监事。
公开信息显示,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拥有年生产30万台车身、首期5万辆整车的生产线,公司经营业务不仅涉及皮卡、SUV等整车产品,还拥有车身、零部件等业务。与国内多家整车企业有长期配套关系。
拜腾、威马、理想等多家造车新势力同样通过收购传统整车企业的资产而获得资质,但大部分都是相对边缘化和盈利能力较弱的资产。
对此,小鹏汽车内部人士称,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是工信部认可的汽车领域重点生产企业,也是老牌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属于行业优质资产,其积累下来的整车制造实力和行业经验,将在此后对小鹏汽车的智能汽车发展方向起到有利推动作用。
事实上,小鹏汽车在2017年5月,就宣布制造基地落户广东肇庆,预计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但因没有生产资质,肇庆工厂未能启动,其通过与郑州海马汽车以代工合作的方式,生产首款车型小鹏G3。
3月8日,工信部网站上的第32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小鹏P7在列。当前,车型名称前缀仍然是“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小鹏牌”。未来在肇庆工厂投产后,“海马汽车”的前缀将消失。
小鹏汽车对媒体透露,目前,小鹏汽车与海马汽车保持着合作关系,双方仍在郑州海马小鹏智能工厂密切进行着小鹏汽车的相关生产工作。
不过,有接近双方的内部人士向我们表示:“(小鹏与海马的关系)就像你本来在租房,现在自己买了一套房,然后会怎样?”
小鹏汽车内部人士透露称,肇庆工厂今年年初已经开始进行设备调试,当前已经开始试运营。“一切按照稳步推进。按照当前进展情况,不会对小鹏P7的上市和交付节奏产生影响。”该内部人士透露。
按照,小鹏P7将在4月份上市并预计最早在7月份交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收购资质的成功转换:小鹏P7迈入“自产时代”
今天(3月21日),汽车商业评论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小鹏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获得造车资质。
企查查APP显示,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在2020年3月19日发生变更,法定代表人从叶青变为夏珩,股东变更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认缴出资额1600万元。
福迪汽车在全国算不上主流车企,在广东和华南地区小有名气。其前身是1988年建立的原国营企业南京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南海汽车厂,从建厂到2000年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2001年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广东福迪汽车,2010年曾取得15.7亿元的销售额,产品以皮卡、SUV为主。
福迪的公司简介中称现有员工2000多人,在国内已有400多家特许经销商和特约维修站,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还以车身零部件CKD方式出口。
此前小鹏通过海马代工方式获得上市销售资格,此次收购福迪,不出意外将获得独立生产资质。
2019年4月,汽车商业评论曾撰文《申请派与代工收购派两极分化,资质是横在新势造车面前的纸老虎》,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通过申请获得资质的造车新势力都半死不活,而通过代工、收购获得销售资格的新势力都是市场上最活跃、表现最好的选手。
申请派如长江、前途、敏安、万向、国能、速达等,或悄无声息或坏消息不断。而产品上市早、销量高、知名度光的造车新势力无疑例外都是代工收购派,如蔚来、威马、小鹏、理想、爱驰等。
当时有蔚来、小鹏、新特属于代工派,威马、理想、爱驰、天际、拜腾则用收购解决资质。如今不到一年,小鹏也加入收购派,头部企业中只有蔚来坚守代工方式。
小鹏首款车G3由海马代工,自建工厂2017年落户广东肇庆,公司有用自建工厂生产第二款车P7,但缺乏生产资质。此次收购佛山福迪即为解决资质问题。
以之前新势力收购资质代价来看,普遍在5亿元至10亿元之间,如果涉及老旧工厂、人员、债务,收购会更复杂。在疫情期间启动收购有可能获得最有利的价格,同时反应出小鹏资金情况应该相当健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工信部5月19日发布的第33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中,小鹏汽车出现在了“被许可的整车生产企业”名单中。
车云菌也去搜索了一遍公告目录,发现这张“准生证”的关键,在于这步操作:
也就是说,在2个月前完成对广东福迪汽车的100%收购之后,小鹏这次成功将福迪的生产资质变更到自己手中,由此前的“海马代工”正式转入肇庆工厂的“自产模式”。小鹏汽车也向车云菌确认称,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里所显示的信息,此后会有更新,小鹏P7将在小鹏汽车自建工厂——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自主生产。
按照小鹏官方说法:“小鹏汽车成为了新势力中为数不多拥有生产资质、自建工厂制造生产能力的企业。”
抠掉“海马”,换上“福迪”?
小鹏终于“抠”掉了车尾的“海马汽车”。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始终是这些“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的造车玩家们最大的桎梏。一些心急的选手退而求其次寻求代工伙伴,也有不差钱的选择直接收购已有资质的车企,“曲线”生产。
这两种方式,小鹏汽车都走了一遍。
公司首款产品小鹏G3,就来自其与海马汽车共同建设的郑州海马小鹏智能工厂。彼时,尚未解决资质问题的小鹏,在2019年底向工信部申报P7时,依旧挂着“海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头衔。
后来,为了能顺利完成小鹏P7在工信部的产品公告流程,小鹏决定100%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据报道,到3月19日,福迪汽车的股东方已变更为小鹏汽车旗下公司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福迪汽车董事长、法人叶青,董事陈岩、沈振强、王殿武等均已退出,由小鹏汽车总裁夏珩担任福迪汽车执行董事,小鹏汽车副总裁何涛担任监事。
于是,在工信部最初公布的第33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我们看到小鹏申报了三款P7车型,均转由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科技工业园B区博爱东路的工厂进行生产。
那时车辆尾部的“海马汽车”标识,已经改成了“广东福迪”。业界人士也认为,小鹏P7可能同时在广东福迪和郑州的海马汽车工厂(代工)生产。
肇庆工厂,箭在弦上
如今生产资质的成功转移,打破了业内对于P7的种种猜测。
事实上,资质审批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量产车型的品质,重点是其产品能否实现“生产一致性”,即车企关于技术控制、成本控制的能力。
包括小鹏在内的新能源选手,也早已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准备或递交申请材料,排队等待“准生证”下发。据不完全统计,处在等待队列中的企业多达数十家,其中甚至已经有人完成了自建工厂的工作。他们的产品或许已在生产线上,只等有关部门“拉铃”开工。
小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早在2017年12月,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简称肇庆工厂)就已完成奠基仪式,也成为公司全球首个自建的整车生产基地。
官方资料显示,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规划总面积达3000亩,其中整车生产项目占地面积1500亩,工厂厂区共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车间,拥有 4 种不同车型总装柔性生产线及 1 条柔性电池合装线,共计设置 264 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此外,工厂内还建有覆盖 18 种测试路面以及 NVH、操控制动舒适性、密封性、自动泊车系统等多种功能测试的动态测试跑道。
肇庆工厂各生产车间已于2019年9月完成全面封顶,此后进行预生产进行设备调试,目前通过小鹏P7工程试制车的小批量试生产,已经跑通并验证整个生产流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